陶渊明如何通过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 生活?

非凡网 92 0

  在两晋诗人中,陶渊明有大量的酒诗赞颂隐居 生活。他用酒诗肯定隐居的抉择是正确的抉择,如“亲戚共一也,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 燥”(《杂诗十二首》之四),亲戚在一起团聚,享受人伦之乐;子孙们也没有灾祸干扰,对后代有利;家中 早晚陈列着杯酒琴弦,没有世俗的干扰;酒樽常满, 不缺酒喝。

  这既肯定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又肯定了隐居道路的正确。他用酒诗赞颂隐士尽享生命之乐,如 “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 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炳。”(《饮酒二十首》之十 三)这里以醉士醒夫设譬,对二者作出比较与评价,寄言生命有限,当尽享自然乐趣。

  陶渊明有的酒诗通 过写饮酒之乐,表现隐居之乐,《饮酒二十首》之十四就反映了这样的内容:“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 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开首二句写友人了解诗人有嗜酒的兴趣,提着酒壶看望他,喜上加喜。

  三四两句渲染饮酒的环境和方 式,说明自己达到“而无车马喧”的淳朴境界。“父老”二句承“已复醉”,进一步写醉态,说话颠三倒四,东 拉西扯,劝酒的时候也乱了次序,再现了人与人间的自然属性。“不觉”二句紧承上句言行上的醉态进一 步揭示精神上的醉态:物我两相忘,摆脱一切烦恼和 忧虑。

  不知有我,即忘却了个人的得失;不知有物,即 忘却了外物的贵贱。什么名位利禄,荣华富贵,一切都抛到了脑后。在清醒的时候,这些东西也许还会袭 入心头,但在醉后是真正彻底干净地将它抛弃了。这种境界,正是作者弃官归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因而 作者在结尾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虽然已 经醉了,仍然迷恋剩下的酒,因为他已品尝到了酒中 的深味。深味者,就是上两句所说的醉酒能帮助自己更彻底地忘怀荣华富贵,更坚定地归隐于田园。这正 是他以饮酒为乐,以饮酒自豪的真正原因。隐居生活是清静自然的,所谓“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 是也。

  这和官场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厌弃仕途,热爱隐居生活,“深感父老言, 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 吾驾不可回”(《饮酒二十首》之九)。表明诗人甘愿隐 居,决不重复仕途的坚定信念。

标签: 陶渊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