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李煜词写作时间?

非凡网 35 0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

  樱桃落尽: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李煜此时,城被围,宗庙莫保,樱桃难献,又随”春归去”而”落尽”,可见伤逝之感良深。

2。子规啼月: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

3。望残:眼望凄残欲绝的景象。

4。凤凰儿:似指衾枕上的彩饰。施肩吾>:”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

5。罗带:>>均多作”裙带”,此似以喻指小周后。

今译: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简析:

此词是李煜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词当作于开宝八年(975)初夏。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开头”樱桃”二句,以初夏”樱桃落尽”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

  此时甚感宗庙难保,樱桃难献,而又随春而归去”落尽”,伤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子规”句,加深了亡国之预感。句中”小楼西”的西字,不是简单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予以特别关注。”玉钩罗幕”,点明以上见闻是从小楼窗口所及。

  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幕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为国势朝不保夕而自伤。过片写内景,时间自暮入夜。”别巷”句写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况,渲染环境气氛。”望残”句,刻画出凄然欲绝的惆怅之人面对”烟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写室内的炉香悠闲缭绕着带有”凤凰儿”文的衾枕,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

  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惨,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句点出一”恨”字,回贯全篇。全词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浓。春光明媚之时。

2。砌下:阶下,玉砌的阶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缤纷。

3。雁来句:古人谓鸿雁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季人却不归来,音信无凭。

4。离恨二句: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今译:

别来又是春花烂漫,触目伤情柔肠欲断。

  伫立在阶下白梅飘落象雪花似的乱纷纷,刚刚拂掉又落满一身。

雁已归来音信却无凭,路途遥迢归梦也难成。这种离恨恰如无边的春草,越走越远还在萌生。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

  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标签: 李煜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