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而野史的记载与逻辑不符。一个投降的皇帝而已,胸中无谋,手里无兵,腰里无钱,帐中无人,不过是写几首歪词,哪曾入得了一个帝王的法眼。
根本没有必要杀他!
因为留着他的价值更大,可以体现大宋的仁慈,关爱与大度。一个词人如何能学得来刘禅的隐忍和自污。有李世民刹兄杀弟逼父还能成为千古一帝在前,一个皇帝岂会连这些心胸气度都没有!
他是胜利者,而且他有编写史书的唯一资格。
他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个李煜不是废太子,也不是有能力的兄弟,只是一个小国的君主。
谁见过一个狮子在乎一只蚂蚁的哭泣和哀怨?
所以,小可认为,野史记载与真相不符,逻辑上就说不过去!一个酸儒文人永远体会不到一个帝王的想法。
因此,小可认为。
要么,李煜是郁郁而终。
要么,杀他另有其原。
而这个另有其因,小可曾经认为是因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这一件事情同样没有记载在正史之中,而野史的记载经后人考证又是处处破绽。其实即便野史中的记载没有破绽,小可细思之后也觉得没有这种可能。
强幸小周后就等于要杀掉李煜,这不是必然联系,除非他要立小周后为皇后或贵妃。那是皇帝,不是西门庆,哪里会做出如此弱智的事情?
而野史中记裁小周后被强幸后大骂赵光义,如果这事是真的,赵光义应当杀掉的人应当是小周后,不杀骂自己的人,反而杀她的前老公,这算什么道理?而且小周后死得比李煜晚多了。
有人说赵光义也是文艺界人士,喜欢诗赋,喜欢书法,但是因为李煜比他强,所以杀了他!就像当年杨广杀薛道衡一样。
一个皇帝,会在乎有一个囚犯词写得比他好?
其实,最不希望李煜死的人就是赵光义,因为只要李煜死,世人必将将怀疑的目光放在他的身上,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仿佛自己是一个阴狠的君王,连一个阶下囚都不放过。
赵光义或许不在乎名声,或许不在乎小周后的谩骂,但是他绝对不会无事背锅!
所以,李煜之死,应当只有两种可能。
一,郁郁而终。
二,下人妄揣圣意,自作主张,杀之!
标签: 南唐后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