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可与他的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照着读,都是写囚徒生活,都是写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怨恨之情。
词里把美丽的景色与词人未老先衰的境况作一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了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还有过去与现实的对比。
俞陛云说“此词上下段结句,情文悱恻,凄韵欲流,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嚼”,的确是总结到了点子上,上下段结句也正好形成今昔对比。
词的上片,通过写春景以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春相续”三字,把今年的春天往前推移,推到了当年那个“竹声新月”的春夜,那时还是一国之君,还享受着故国美好的春景和美妙的音乐。
所以说,眼前的春光图越是生机勃勃,耳中的竹乐声越是愉悦动听,越能激发起对往昔生活的怀恋,这就是为什么要“凭阑半日”,为什么“独无言”。以景起笔,以情收束。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情景。“烛明香暗画楼深”,既是指夜深之时,也是喻孤独情思无法自禁。
揽镜自照,鬓发苍白,如同霜雪,年已衰老,极度忧伤令人难以承受。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几乎到了欲发狂的地步。
全词描写生动,意象感人,由看春而伤春,由伤春而怀旧,由怀旧而发怨,由发怨而抒恨,随着时间由初夜到深夜,情感也层层递进,最后达到了喷薄的最高峰。
标签: 虞美人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