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日:“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日:“我乃奉旨来见。
”老卒往见,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日:“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李主日:“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日:“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
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默记》)
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龙衮《江南录》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避暑漫抄》)
王斿,平甫之子。尝云: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有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耳。(《后山诗话》)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如少陵诗云:“忧端如山来,鸿洞不可掇”,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日:“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
《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斿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
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额堆。”刘禹锡诗日:“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野客丛书》卷二十)
太白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李主日:“问君还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藏一话腴》内篇卷上)
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湘绮楼词选》前篇)
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标签: 虞美人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