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南唐后主李煜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其诗词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很平庸,最终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为何成为宋太祖的“阶下囚”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主李璟治国失策,用兵失误导致国力衰弱。南唐经历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代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导致南唐灭亡,中主李璟有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主李璟治国失策,用人失察。
中主李璟在治国理政方面任用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这五个无才无德、阿谀奉承之人治理国家,这五个人政治才能非常一般,其中冯延巳这么说过:“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由此可见这样一帮拍马屁的人管理国家能成什么样子
2. 长年战争导致劳民伤财,国力日衰。
中主李璟一改烈祖李昪保守方针,主动发起战争,南唐先后与南方的闽、楚、南汉、吴越等周边国家打了一遍,结果陷入战争的漩涡当中,而在南方问题尚未解决之时,竟然打起了后周的主意,结果一败再败,最终割地、纳贡,还不得已迁都,从此南唐开始国力衰弱。
总结:中主李璟四处树敌、常年战争导致后主李煜接手一个烂摊子,最后导致后唐灭亡,中主李璟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二、李煜治国无方,生活奢侈 在他的执政生涯中,李煜除了在诗词绘画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外,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尤其在治国方面更是没有任何韬略,为了进行经济改革,他听从李平的意见恢复井田制度,而导致民怨四起,而更滑稽的是他最后把实施改革的李平也斩杀了,这其实就是昏君的表现。而个人生活方面又非常奢侈,在国家如此混乱的情况竟然歌舞升平,饮酒作乐,心思根本没在治理国家上,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说:“南唐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这样的君主焉能不败。
三、性格懦弱,过于隐忍 李煜非雄才大略之人,性格懦弱慈善,李从善争夺太子之位,李煜并没有对其任何处罚,而是封他为王,宦官贪污腐败,李煜也是对他们极好,从来不苛责、惩罚他们,而他对于宋朝来讲,因其性格更没有反抗的决心和勇气。
后主继位后还过于隐忍,没有明显改变当时南唐的困局,开宝四年,又商人来告,宋造战舰数万艘于荆南,请密往焚之,国王惧,不敢从,错失良机,而且对宋朝非常的恭敬和顺从,连年纳贡,不敢怠慢,其目的就是换取宋军不要攻打他,孰知宋太祖“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这样的隐忍换来的还是宋朝的进攻,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四 、没有真正的友邦结盟,势单力薄。
由于中主李璟连年战争导致四面树敌,宋朝攻打李煜时,竟然没人来帮,相反还受到了吴越的夹击,李煜向南汉阐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因为之前关系闹僵也最终没来帮,唯一的一个盟友契丹又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在宋朝强大的攻击之下,弱小的南唐只能束手就擒。
五、缺少良将,无用人之术。 在李煜继位之年,李煜便在长江设立了水军,原理啊南唐是有水军的,而且非常强大,那时的水军是驻守淮河的然而在后唐中主臣服后周,于是水军也就荒废,李煜收复水军的目的一来想做固守,二来想收复失地,然后“乙亥岁二月,宋军偷袭金陵,与水军相遇,论水上战术上,南唐更强,风向突变,导致水军惨败,细寻原因,还是缺少良将。
而在人才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后主李煜却杀死了两位战将,林仁肇是南唐著名将领,曾一个人为撤退的整只部队撤后,后主确上了北宋的反间计,,杀害了这名忠心耿耿的虎将。潘佑心忧国家社稷,他奋不顾身,连续8次进谏,希望进行改革,后主确不予理睬,听信谗言,将其打入大牢导致其自杀身亡。可以说是李煜自己乱杀忠良,不明是非,导致了后唐人才凋零,加速了后唐的灭亡。 综上所示:南唐后主李煜成为宋太祖的“阶下囚“与中主治国失策,连年战争有一定关系,最主要还是与李煜性格懦弱,治国无方,无任人之术有关,缺少盟友也是南唐灭亡的因素之一,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标签: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