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李煜(yu)和赵佶(ji)有什么相同之处?我这里先对二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代国君。
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就是一个没骨头的皇帝)。
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以示尊奉宋廷。(和平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978年7月7日,李煜死于汴京,时年42岁。世称南唐后主。
李煜擅长书法绘画、精通音律,诗文水平极高,尤以词的成就斐然。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其作品语言明快、生动形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泛,寓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的影响极其深远。
二、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后,虽启用新法,但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他还信奉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经常请道士看相算。
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
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
由于宋徽宗的腐朽统治,百姓怨声载道,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其统治早已危机四伏。
然而,宋徽宗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他十分酷爱画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贡献不小)。他自创了一种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这一点,在古代皇帝中是十分少见的。
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赵佶听信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把锅甩给自己的儿子,不是一个好父亲)。
1127年3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
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
1142年3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三、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的相同之处
1、身世显赫,手握国家命运。都是一国之君,而且即位时都是国运衰弱落,民不聊生。李煜时爆发方腊等起义,赵佶时爆发钟相等起义。
2、不知国事,玩物丧志。两人都喜欢玩,李煜玩音乐,赵佶玩道教。什么百姓疾苦?什么江山社稷?怎比得温柔乡里甜蜜!怎比得炉中炼丹惬意!
3、没有政治头脑,难当天降大任。两人都是阴柔有余,果敢不足。一个情急之下甩锅给儿子,一个只知一个劲地献媚再献媚。
4、潜心书画,艺术成就斐然。虽然皇帝当得不成样子,但在诗词书画上,却造诣非凡。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等。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约深致的艺术特色。赵佶有“瘦金体”,铁划银钩,笔锋如刀,那里有丁点懦弱之气?
5、早年富贵,晚景淒惨。赵佶死时54岁,李煜死时才42,更为奇怪的是,李煜死在自己生日那天。
李煜和赵佶,同为封建社会的畸形儿。历史把两个毫无政治头脑的“才子”推上了政治舞台,难怪他们的舞姿幼稚又拙劣了。你认为二人还有那些相同之处呢?欢迎补充和讨论。(月满山)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