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诗经》中也能找到边塞诗,可是没有像盛唐那样频繁的出现高质量的诗歌,盛唐的边塞诗,不仅在数量上,同时也在质量上,独占鳌头,整个唐代,出现了一千多首边塞诗。
唐代的边塞诗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想象的,比如李白、王维,一种是亲身亲历过的,比如岑参,高适。李白、王维虽然也去过边塞,但是时间太短了,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的诗歌虽然写的气势雄浑,但是流于表面,艺术成就很高,但创见有所不足。
唐代的边塞诗人有很多,但是成就最高的还是高适和岑参。总体上看,高适的作品“骨力遒劲,慷慨激昂,有着盛唐的经典气质。岑参的作品多爱好奇,雄奇壮丽,一般认为,岑参的诗歌成就更高。
高适的边塞诗最擅长的不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也不是对军事行动的真实刻画,而是表现他“技痒难耐”的焦虑心情。
高适《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或许是因为志向都在权贵,而不在文学,所以高适的诗歌缺少文人的温厚、婉丽。
岑参对边塞的一切都充满着惊奇,他用出色而传神的诗笔,将丰富壮丽的塞外风情,委曲传出。这使得他的诗歌呈现出“雄奇壮丽”的色彩。
岑参的诗歌各体都有佳作,但是最能体现他的个性的还是他的长篇,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写的气势磅礴,气韵流动。
标签: 高适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