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提起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绝对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是他那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更是妇孺皆知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这首诗,写出了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写出了一种人生天地间的悲怆,更写出了一种刻骨的孤寂和幻灭。
陈子昂在初唐诗坛绝对是大哥大级别的人物,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实践,还有高超的诗歌理论。他对于诗歌创作现状的深刻体认,使他的诗歌创作有了高度的自觉,因而,陈子昂出手不凡,直接将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然而,他更有一股针砭时弊、总爱“敲打”领导的毛病。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就是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如果说这首诗还有点让人不知所云,那么,在他100多首存诗当中,针砭时弊就露有端倪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感遇》诗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如“苍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篇,反映了北方边疆战士和人民的苦难。“丁亥岁云暮”篇反映并批评武则天准备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圣人不利己”篇批评武则天崇拜佛教,大兴土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陈子昂不但感遇以直谏的方式赋诗以批评现实,可能也看透了武则天的强权政治和暴敛的手段,他也注意方式方法了。其中“贵人难得意”、“翡翠巢南海”等篇,以较委婉的方式讽刺武则天滥施刑罚,使臣僚不得善终;“兰若生春夏”篇则慨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
其实,陈子昂生于一个富豪之家,17岁前从不知道诗书为何物,整天过着斗鸡遛狗、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无聊的时候他就骂骂大街、打打群架,并以此为乐。直到有一天因击剑伤人有些后怕的陈子昂才开始弃武习文。也许陈子昂天资过人,不几年,他就学涉百家,据说他“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成就不菲的他也曾誓言辅佐朝政,但终究抵不过官场“潜规则”而终身遗憾。
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无奈武攸宜草包一个,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 ,“言甚切至 ”,竟触怒了建安王。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俯仰古今 ,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缅怀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
从军幽州,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得罪了武攸宜这个灸手可热的权奸,陈子昂知道这够自己喝一壶的了,所以干脆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辞官回家抱孩子玩去了。正好他父亲去世,陈子昂在父亲的墓边搭了个草房守孝。后来,因为当地县令段简贪其家财,陈子昂禁不住段的逼迫,最终惨死在狱中,年仅42岁。
陈子昂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不过后人没有忘记他,大家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元好问就曾经评价道:“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值了,陈子昂!
如果亲们喜欢我麻烦用你们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吧~
标签: 感遇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