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唐诗,写于696年。当时,建安王武攸宜第二次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致使前军打了败仗,军心涣散。陈子昂着眼于大局,两次进谏,自告奋勇要求亲自带兵充当前军,结果反被贬职。
眼看报国无路,诗人郁闷地登上蓟北楼,吟出了这首仅二十二字的小诗。该诗以激情饱满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孤苦悲痛的情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处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诗人在吊古伤今中的寂寞苦闷。
他深感那些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已不复可见,便联想到“天地悠悠”,人生有限,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此诗包含的思想感情极其丰富,语言苍劲凝炼,不加雕琢。诗的前两句是对偶的五言,后两句却又成了散文式的六言,都是随着诗人喷涌而出的感情而变的。另外,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之”和“而”两个虚词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标签: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