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的童年在长安城内生活,诗圣杜甫说“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长安城见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无数人的命运沉浮。韦庄先是在长安城读书,后来迁居下邽,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市。这可是“诗魔”白居易的家乡。或许是受到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影响,无论是韦庄成年后写的诗还是词,都通俗流畅清新淡雅,深得白居易诗文之精髓。后来韦庄一家又迁到了樊川,这地方也很神奇,这里是杜牧的老家。总之,韦庄在这个遍地都是诗人的地方学习,不成才,那就是命不好了。
少年时代的韦庄勤奋好学,但也是个生性活泼的调皮的熊孩子。后来,韦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写下一首《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的诗:
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
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
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
今日相逢俱老大,忧家忧国尽公卿。
韦庄说,童年时代和同学们在柳荫下玩骑竹马的游戏,在灯影之下玩皮影戏。他们抓蝴蝶将衣服划破,身轻如燕的上房抓小鸟,反正韦庄的童年很快活。谈到皮影戏,我们不妨拓展一下知识面。皮影戏,又称纸影戏、驴皮影、灯影戏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据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生病去世,汉武帝因思念不已而终日神情恍惚,这就要得精神病了。有个方士说能让死者显灵,汉武帝便请他进宫一试。方士问清楚了李夫人的长相和衣着后,便要了一间空房,承诺三天后可见到李夫人。三日后,汉武帝来了,只见房内门窗紧闭,挂着薄纱,纱后燃着蜡烛。方士在幕后作法,一会儿工夫,一个酷似李夫人的影子就姗姗而来。汉武帝正想过去见面,那倩影倏忽不见了。这个方士很可能就是用皮影戏的方式,安慰了思念至深的汉武帝。
韦庄同学还逃过学呢,不信你看他的《下邽感旧》:
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
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
看来韦庄可真够调皮的。调皮归调皮,韦庄倒是有韦氏家族的基因,他胸有大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平生志业匡尧舜”,那就是要辅佐尧舜那样的明君,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个理想与李白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大志,与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是一样的,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而杜甫和韦庄倒也真的有缘分,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三吏”“三别”的系列组诗,被称之为现实主义的杰作,从而被誉为“诗史”“诗圣”,而韦庄反映黄巢起义期间人民的苦难的长篇现实主义诗歌《秦妇吟》,可以说是晚唐战乱生活的“诗史”,也给他带来了“秦妇吟秀才”的称号。更为重要的是,韦庄在西蜀做宰相的时候,亲自去了杜甫的草堂旧址,并将杜甫草堂整修一新。可以说,韦庄是杜甫的隔代知音。
韦庄成年以后将参加科举考试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非要考出个名堂不可。从青年时期开始,韦庄锲而不舍地考到了四十五岁,每一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满怀绝望而归。韦庄就不信这个邪,谁说“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家高适人到暮年还封侯呢。他还要考下去,但对不起,科举考试被取消了。因为那个科举考试老是失败的秀才黄巢发火了,他发起了农民起义,攻陷了长安,连皇帝都逃走了。韦庄的心情是绝望的,他写下了一首落第诗《关河道中》: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韦庄回首十年科考之路,有的人高中进士,有的人却名落孙山,但时光如箭一般飞逝,而天道如弓一般弯曲,人生之路坎坷如此,似乎连天道都无法圆满。自己平生的志向是辅佐尧舜,但我累了只想学习钓翁驾一叶扁舟泛游江湖。看来韦庄有点撑不住了,他想放弃庙堂理想,做隐居的渔翁钓一竿风月。中国文人就是如此,一不如意就要隐居。正所谓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得意时庙堂之上忧国忧民,失意时遁归江湖林泉,这就是中国文人的进退之道。
中唐诗人孟郊也是个考霸级的人物,说他是考霸,不是说他一考就中,而是说他老是落榜,考了好几次。他一直考到四十六岁才成功考上进士,考上那一天,孟郊就感觉整个长安都是他的。他写下一首让无数落第士子都想拿板砖拍死他的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总之一句话,哥上岸了,你们继续考吧。我们知道,悲剧有着比喜剧更打动人心的地方,因此,欣赏春风得意的中第诗,不如看诗人们的落第诗,那才是一把辛酸泪的命运悲歌。晚唐诗人罗隐在科考失败之后万念俱灰,生出了人生及时行乐的幻灭感。罗隐的《自遣》诗写道: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既然老考不上,“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愁更愁”,干脆就及时行乐吧。他在另外一首落第诗中还悲慨地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总之慨叹命运之不公。而出身于草莽流落于江湖的浪子高适,在考试失败后,竟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说“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别像个姑娘一样泣泪涟涟,所谓英雄就是失败一次再来一次。所以人家高适在安史之乱当中,风云际会屡建奇功,最后竟然在晚年封侯,也算是文人晚达的榜样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关键你要一直努力。
标签: 朝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