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阁》(诗,不是叙)是律诗么??

非凡网 73 0

  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去分析了,可以说对,也可以说错。

刚好记得王力的里有说过这个问题,给你摘抄原文过来:

"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

  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是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的《滕王阁》诗: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简直是两首律诗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现在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凌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

(4)仄声韵与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

(5)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

(6)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上文就可以看出来,王力认为这首诗是古风,而且是入律的古风(也仅此而已)。但是为什么又有资料说它是律诗呢?我觉得这是和律诗的发展有关的,王勃是初唐的人,那个时期的律诗属于刚刚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一切都在不断的摸索和完善中,所以那时候的一些作品只要是具有大部分律诗的特点(见上文王力先生做的总结)就会被认为是律诗的早期探索,而被后人划分在律诗一部分中。

  这些作品当然不能用现在这些完全成熟的格律去套用和检验。就好像北京猿人拿今天的标准来说根本不是"人类",但是毕竟它是人类早期的雏形,而且具有"人类"大部分的影子,所以今天我们还是把它划分在"人类"里,并没有把它划分在猿猴里一样。。。。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

  。呵呵~。

标签: 王勃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