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隋唐诗人王绩的侄孙〉。
其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历代送别之名篇。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霑巾。
其中:杜少府,名字不祥。
少府~乃唐代时县尉的尊称,官名。
之任~赴任。
蜀川~蜀地,即今天四川省一带。
城阙~都城,这里指长安。
辅三秦~项羽灭秦,分关中地为雍、塞、翟三诸侯国,所以称关中为三秦。即现在的陕西省。许多文章中均称为:三秦。
五津~四川泯江有一段有一五个渡口,津,即渡口之意,五个渡口移为五津。此处指的是蜀地。
宦游~离家远游而去求官或做官。
比鄰~鄰居,《周礼:遂人》中,"五家为鄰"。
无为~不要。歧路~指的是分手处。
儿女~青年男女。此处说的是像儿女一样。
霑巾~指流泪的样子。
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为有名,是历代传诵的名句。(注①)
其文,则以《滕王阁序》最为有名。(注②)
文中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作者与封建时代的文人一样,希望施展才能,获取功名利禄,在达不到目的时,既牢骚满腹,又以达人知命的消极思想聊以自慰。文中对宴会主人和座中宾客进行了许多恭维。
全篇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气势奔放自然,在艺术上是骈体文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两句,脱胎于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语,却能袭旧逾新,亦不失为名句。
注1:六七十年代,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交好时,常用此诗句誉两国的关系。
注2:滕王阁,其故址在洪州州治(今江西南昌市)附近。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有都督阎某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客,王勃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篇《滕王阁序》。
标签: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