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

非凡网 28 0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

2020年的立秋是在今天8月7日8点49分,也就是“早立秋”,按照这个意思来看,立秋以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

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第1张图片-非凡网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在炎热的盛夏划过一丝清凉,伴着八月的风雨,诞生在摇曳的枝丫上瑟瑟作响。

站在秋的开端,或多或少会有些悲凉之感,但也会很快释然。因为,变化莫测的人生,对秋的理解也不相同。

说实话,我是很期待金秋的,走过骄躁的夏季后需要秋的庄严与肃穆,去平息蠢蠢欲动的心。

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第2张图片-非凡网

昨天,读唐朝诗人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祖籍陇西狄道,后迁居河南郑州,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750年天宝十年,约卒于公元830年文宗太和初年,享年八十余岁,是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公元769年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公元783年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是诗人在立秋前一日,自照镜子所作的人生总结和发出的无限感慨。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显然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第3张图片-非凡网

即将立秋,一年开始了下半个进程,好比人的一生,已入暮年,大半辈子风风雨雨,经历万事,都应置之度外,自己不必计较,坦然面对。

铜镜如魔镜,从腰悬锦带的翩翩少年,一眨眼,便变成两鬓皆雪的老者。波澜一生,诗思如潮,难道就被此镜一笔勾销了吗?

无论怎样,今天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诗人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

明天,将怎样迎接和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难道仅有“两鬓如雪”吗?

非也,内心的冷静和清醒,让诗人悲秋落寞之中,不失为透出一份洒脱和轻松。

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第4张图片-非凡网

唐朝诗人李益寿至八十,从《立秋前一日览镜》诗中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得养生之道。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医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所以秋季养生务必一切要以“收”为要。

古人所言“伤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敛心情,主动排解郁结,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今天立秋 | 从昨日的“悲秋之坦然”到今日的“金秋之向往”-第5张图片-非凡网

想想立秋后的不久,世界将一改之前的葱茏的浓绿,红叶喧嚣,秋高气爽,随便一个角落都被渲染成为一幅世界名画,心情很是期待和向往。

今天立秋,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放飞自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标签: 唐代李益的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