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感遇》其一的分析与临摹

非凡网 56 0

写在前头: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临摹写诗的想法,想法来源于书法学习,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练字的方法就是临摹,因此我就在想,学写诗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将古人写诗的笔法脉络,临摹下来,进行学习,用以提高自己的作诗水准呢?在之前也听过苏轼唱和陶渊明,李白模法《文选》的趣闻,我想,这种临摹的方式会不会自古存在,只是后来这样做的人少了,才逐渐失传至今,暂时没有确据,就先搁置不谈吧,总之我想先尝试一番,以观后效。

先看原诗《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分析这是一首写草木自有气节的诗,这首诗,用词上不难理解,比较易懂,格调高古,有汉魏风气,在张九龄之前还有很多人写过《感遇》这个诗题,其中以陈子昂的比较出名,陈子昂与张九龄诗的区别不是本文重点,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这首诗是张九龄因谗言被贬荆州时所作,因此此诗虽句句质朴无华,但句句又有深沉浓郁的情绪蕴含在其中。

第一联“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开篇以“兰叶”这种有高洁含义的事物起兴,就已经给本诗的风格定了性,是写气节的不屈和洁身自好,“葳蕤”是茂盛的样子,“桂华”就是“桂花”。第一联用公整的对仗起兴,整饬庄严,这也奠定了后面的诗句不能过于跳动轻快,否则会与前两句的诗意脱离。

第二联“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欣欣”就是草木繁茂的样子,现在也还在用“欣欣向荣”这个词,“生意”就是生机盎然的情态,“自尔”就是自然而然的,“佳节”就是适宜的节气。第二联“欣欣”承接上一联的“兰叶”和“桂华”,语义流畅,衔接紧凑,“自尔为佳节”给兰叶和桂华做了个总结,也是给前两联做了个收束,因此我们可以将前两联看做第一个自然段,或者是第一个乐章更形象一些。

第三联“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第三联重启一句,引出人物“林栖者”就是“林中隐士”大概就是诗人本人,注意“谁知”两字,用的是很有力量的,前面其他的语句都很平淡,仿佛一个老僧在讲道理,但这两个字却是平地起波澜,表现了“林栖者”其实外表平静,内心并不平静的状态,同时用“谁知”两字,也不会显得两个乐章之间转折得过于突兀。“闻风”就是听风,“坐相悦”的“相”字就是承接了上文的“兰叶”和“桂华”。这一联当中,“谁知”两字将整首诗的语调突然提亮了一个度,“闻风坐相悦”也受到影响语调较高。

第四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有本心”将语调又降了下来,这样会使后一句“何求美人折”语调变得沉稳悠长,令其带有既“怒其不争”又“无可奈何”之感。“美人”一般会代指“皇帝”,这里暂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是仄声押韵,因此整首诗读起来都会显得语气比较沉重,收尾也会较快一些。

这是一首仄韵格的古体诗,我只会近体诗的格律,不会古体诗的格律,只好将这首诗的格律抄下来,填词一样填一首试试。

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PS:可以看出来,即使是古体诗,格律还是比较整齐的。

临摹临摹的时候我想尽可能的将诗意脱离原诗,着重学习一下承接的笔法。

下面是我临摹的作品

汉宫思(押六月韵)

新柳春停池,晚窗秋入月。

盈盈两闲静,未有相思发。

何时凉风至,禅声复飘忽。

此恨若可藏,谁人望仙阙。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碰拳]

《唐诗三百首》《感遇》其一的分析与临摹-第1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张九龄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