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张九龄的父亲张弘愈
出生于世代仕宦家庭,曾任新州索卢也就是今新兴县南部的县官,娶当地卢姓女子为妻也就是张九龄的母亲,678年—740年韶州曲江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湛江张九龄出生。而惠能禅师的出生地夏卢村正是新州索卢县所属地。
故此,六祖惠能与张九龄母亲很大可能存在某种亲缘关系。
张九龄是唐代大诗人,文豪,官至宰相,与六祖惠能同属唐代人,比惠能小40岁,其父母都是信佛之人,张九龄从小就跟着母亲参禅学佛,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还经常得到惠能大师的教导点拨。
对于惠能禅师对于佛教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张九龄从小就得到惠能大师的教导,心中估计早已认定为了师父,无限敬意。对于惠能禅师的德行和行记比我们看得多自然也知道的多。
出于这样的前提,唐朝张九龄没有为惠能大师写诗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无从下笔,因为功德太大。非一凡人能够用语言完全概括。对于禅师的尊敬,恐怕任何的诗句都怕对于禅师有所失敬。所以索性不写。
第二,当时惠能受到皇室的邀请,武则天在长寿元年派张昌期首次“请能禅师”入宫,惠能“托病未去”;万岁通天元年“再请”,惠能还是未去,武则天便把袈裟请走供养;武则天晚年派薛简再请;她去世后,唐中宗又派薛简去请。均未请到。唐中宗还在韶州修寺院并赐额法泉寺,给惠能的故居建国恩寺,这些做法也是因为武则天的原因,也许当时处于这样的原因,张九龄不能写诗歌颂惠能,因为惠能受到皇室重视,出于封建礼法,能够歌颂惠能的也只有皇帝,别人怎么能逾越歌颂大德呢,况且武则天写出了佛经的开经偈,张九龄写的高出皇帝显然也就不妥,索性就不落笔书写了?
总之,张九龄对于六祖惠能得无限敬意,是肯定的。我想他没有对于惠能写诗,出于政治,封建礼教,尊敬等多方面考虑。
标签: 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