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隐居江西上饶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高鼎遭受非议和排挤,有志无处报,遂归隐田园。
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早春二月,诗人看到“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自然风光,有感而发;后面两句更为经典,又写景转到说人,描述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场景,欢快愉悦的气氛马上就被渲染出来了。
现代作家、诗人孙朝成:高鼎的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儿童放风筝的自由与快乐的情景,诗人的快乐与儿童的快乐在诗里交融,让人读来十分轻松。
2、《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意识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行不通,也看到了封建主义衰败腐朽的本质。所以他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已亥杂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愤然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的,一共三百一十五首,上面是其中最经典的两首。
虽然风格不太一样,但两首诗其实都传递了一个主题: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忧,对下一代的期盼。前一首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希望老天能赋予大地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后一首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以及坚信希望就在不远处的信念。
4、《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代诗人袁枚热爱生活,他善于抒写性情,诗歌多写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奇眩目。此诗是诗人辞官后侨居江宁,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浦漫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首诗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大声歌唱表现的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后的闭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致。寥寥数语,不仅描绘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象,而且使整首诗充满情趣,很有韵味。
5、《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会写诗,会书法,还会画画,尤其擅长画竹、兰、石,上面这首《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郑板桥题自己画的竹石图的。
但诗人巧在没有赞美竹的柔美,而是歌颂了它的顽强,一个“咬”字,加上“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这些描述自然条件恶劣的字眼,把竹子那种坚劲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诗人不单纯只是在咏竹,而是“以物喻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6、《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相较于以上几首诗,《舟夜书所见》并没有那么复杂的创作背景,只是诗人夜泊河上,在舟中过夜时观周围景色有感而发创作的。
但虽然此诗只有二十字,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前两句写黑夜坐在船上,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7、《论诗五首·其二》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说到清代诗人赵翼,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是提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诗,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诗人这首诗有点“狂”,以诗坛地位最高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做标杆儿,表示即使是这样的优秀诗人和优秀诗篇,时间久了也过时了,所以新一代人应该出现新的引领人,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其实诗人要传递的思想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也好,文学也好,应该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呼吁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创造美好的未来。
8、《别老母》
作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代诗人黄景仁,年未弱冠即有诗名,但因为家境贫寒,长年漂泊江湖,贫病交加,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
这首《别老母》正是将这种气质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要外出为官府办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告别妻女和拜辞老母,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不由悲从心来。想着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无奈,诗人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9、《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随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但恰恰就是这些身份,让崇尚宁静自由的他感受到了束缚。
这首词用账外的风雪交加和寒风呼啸与京城家中的安逸相对应,表现出真切的情感,于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10、《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词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据说是因为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
但也有人说,这首词太不像纳兰的风格了,因为他的词大多充满幽怨,唯有这首感情强烈,表达也过于直白,没有一丝遮掩,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情到深处难自禁”吧!
11、《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引用了很多典故(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一个女子的口吻“痛斥”了男子的薄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中最经典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看似平淡实则感情强烈,有对美好初恋的回忆,也有对眼前此景与曾经的恩爱对比的无奈和悲戚。
12、《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作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悼亡词,先由西风、黄叶,道出自己的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的心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特别是最后“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字字皆是泪,诗人追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和妻子相处的美好,却只是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平平常常。
标签: 朝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