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范仲淹竟还是一位慈善家

非凡网 73 0

来自:前线客户端

鲜为人知:范仲淹竟还是一位慈善家-第1张图片-非凡网

图注: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画像,后来官至宰相

说起范仲淹,我们并不陌生,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流芳百世。范仲淹一生克勤克俭,对自己、对家人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但范仲淹同时确实一位名震四方、享誉中外的大慈善家。公元1052年春,范仲淹因工作调动途经徐州,没想到因病滞留,一病不起,享年64岁。按照常理,这样一位风云人物,理应享有一个无比风光乃至奢靡的葬礼。可实际情况却是,下葬时范老连一件像样的新衣服都没有,丧葬费全靠朋友集资。北宋公务员工资待遇可谓赶超过往历代前朝,怎么一个当国副宰相竟拮据到如此地步?《宋史》记载,范仲淹一辈子生活十分节俭,全家衣食勉强算是温饱。如果家里不来客人,几乎不能指望餐桌上出现两道以上的肉菜。次子范纯仁(后来官至宰相)结婚时,新娘子爱美,用了点好料子做帷幔,范仲淹听说后大为光火,差点没冲进屋把帷幔给烧了。到了晚年,依然每天精打细算。范仲淹家里是有几千口人还怎么着?这么勤俭节约,离世时居然也没存下来钱?范仲淹如此俭约自奉,其实是为了慈善四方。关于这一点,有个故事十分有名。范仲淹做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州时,派次子范纯仁回苏州老家搬运粮食五百斛(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结果范纯仁途经丹阳(今江苏镇江),遇到了著名文人石延年。此人现今已籍籍无名,但在当时也是大才子一枚。他曾以“月如无恨月长圆”来对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千多年来,给“天若有情天亦老”写对句的人虽多,至今无出其右。石延年家里刚刚办完一场丧事,原本打算回到北方,但银行卡余额却全线告急,导致他负担不起路费被困在了当地。范纯仁当时只有十几岁,二话不说就把五百斛粮食全送给了石延年。回家之后这孩子跟个没事人似的,站在父亲身旁一声不吭。范仲淹随口问他:此次回老家可曾碰到什么故人?范纯仁答:遇到石延年叔叔,因告贷无门滞留丹阳。范仲淹脸上浮起了责怪的神情:你这孩子可真是的,你就不会把咱家的粮食送给他吗?范纯仁赶紧申辩:报告父亲大人,已经送了。于是父子俩相视一笑,就是这么默契。对石延年的大手笔资助只是范家慈善事业的九牛一毛,用《宋史》中的话来讲,叫做“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哪怕素不相识,逢人之急范仲淹也会慷慨解囊。范仲淹一生最大的慈善事业,是在家乡苏州购置千亩良田,设立义庄。相当于一个以农田产出为物质保障的基金会,周济对象是苏州的范姓宗族。虽然范家早年对待范仲淹母子并不友善,但并不影响范仲淹回馈故乡。由于制度设计十分完备,范仲淹义庄竟然绵延八百余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期间,仍坐拥田产五千余亩,不得不说是世界慈善史上一大奇迹。作者:彭敏编辑:钟鑫

标签: 范仲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