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易
(范仲淹)
庆历六年(1046年),56岁的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这一传世名篇。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未亲眼得见“岳阳楼之大观”,当时的他正经历人生的第三次黜落,贬放河南邓州。三遭贬黜,范仲淹的仕途可以说相当坎坷,但人们却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甚至一次比一次更光荣。
(一)初遭贬黜:极光天圣七年(1029年),章献太后刘娥把持朝政不肯放权,要求当时依旧稚嫩的仁宗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自己祝寿。这在范仲淹看来不合礼法,于是他极力上疏宋仁宗说这样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在谏言不被采纳后,他又上疏太后,请求太后放权,还政仁宗。
(宋仁宗)
对范仲淹有提携之恩的晏殊听说这件事,批评他不经过深思熟虑,意气用事,伤害自己的前途还连累别人。可范仲淹用一封《上资政晏侍郎书》做了回应,他慷慨激昂地说自己身为臣子绝对不会谄媚奉承,只要是对朝廷社稷有益的事一定直说,哪怕引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次年他就主动申请调离京师。朋友们纷纷送他到都门外,都称赞“范君此行,极其光荣”。
(二)再遭贬黜:愈光明道二年(1033年),因为郭皇后没有生育,宰相吕夷简上疏仁宗废掉皇后,满朝哗然。范仲淹率领众臣进谏,试图劝止仁宗,却在当天被贬出京。
官员们毫不避嫌,争着出城饯别范仲淹,这回,他们说:“范君此行,愈加光荣!”
(吕夷简)
(三)三遭贬黜:尤光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再次栽在了他的死对头吕夷简手里。当时吕夷简身为首辅,任人唯亲,网罗党羽,在朝中一手遮天。
范仲淹根据自己调查的情况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皇帝,在群臣面前斥责吕夷简的私心。本就不睦的两人更加势同水火。
后来因建都一事,范仲淹触怒权贵,被贬饶州。
这一次前来送别的人更多了,他的亲朋好友、朝中大赶到城外,用酒为他饯行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荣!”
这三次贬黜,范仲淹都不见一点惆怅郁结的神色,反而风趣地开解自己的亲友,说自己如果再次被贬,就请他们准备好炙羊肉为自己送行。这样率性洒脱的心性,恐怕只有范仲淹才有吧。
被贬的范仲淹日子过得清苦不堪,妻子客死饶州,自己也缠绵病榻。诗人梅尧臣写了一篇《灵乌赋》给他,劝他只要闭上乌鸦嘴就能过上安生日子。谁知范仲淹也回了他一篇《灵乌赋》,称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和《岳阳楼记》一起流芳百世,成为范仲淹高洁大气的精神体现。
范仲淹的同僚,后来官拜宰相的韩琦称赞他“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他已不仅是“一世之师”。每个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责任的人,年幼时都熟读他的文字,他的精神早已随着那淡淡墨香,进入了国人血脉,焕发着蓬勃生机。
【作者简介】木易,一个极其崇拜范仲淹的90后女生。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红楼梦》贾惜春:青灯素裳亦惊鸿
《清平乐》中,宋仁宗器重的范仲淹等人为何皆以悲剧结果?
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没有登上过岳阳楼?
标签: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