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当然是格律诗,是五言绝句,压“尤”韵,仄起,二、四句入韵。一二句对仗,三四句对仗。
除基本格律之外,对此诗我们还应有更多理解才好。
这首《登鹳雀楼》差不多人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了,但大多数人对此诗的精妙之处或许体会并不深刻。
鹳雀楼是唐时名楼,始建于北周,位于今天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黄河东岸。当时此地属河中府(蒲州),顾名思义,此地正处黄河中游。“河中之地,左右王都,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形胜,郁关河之气色。”可以说是天下之要津。登临鹳雀楼自然有总览天下,俯瞰江山之气概。故在此题咏者众多。
《古今诗话》说:“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诗最佳。”也就是说在吟咏鹳雀楼的众多诗作中,佳作之首就是王之涣这首短短的五言绝句。
那么这首诗究竟好在哪呢?
首先是立意不俗,意境高远。《唐诗选》说:"不明说“高”字,已自极高。"
《唐诗摘钞》说:"空阔中无所不有,故雄浑而不疏寂。"
其次是诗词的法度非常工整,而文字非但没有被限制,反而更加流动鲜活。
《唐诗别裁》:“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增订唐诗摘钞》:"两对工整,却又流动,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唐贤三昧集笺注》:上二句横说楼所见之大,下二句竖说楼所临之高。
读此诗时,读者仿佛从楼下慢慢走上楼,同时目光由近及远。而天地同时也在运动,夕阳渐渐隐落,余晖映照远山;黄河从脚下奔涌向远方,渐渐苍茫。上下纵横,虚实掩映,这既是空间的变换更是时间的变换。此刻,人与景互动中融为一体,人仿佛溶化入历史和时间的河流,欲说还休,余味绵绵。
所以,一首好诗在背诵之余,需要长久地品味。
标签: 登鹳雀楼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