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非凡网 121 0

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简介: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古诗今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个人感悟: 这首诗,描述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景,通过从黄河远眺,结合边塞险恶环境,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以及边防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这一唐人送别之礼,引起了更多的思乡离愁(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表示一种离别思乡之愁)。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都是不可能之事,这怎能让人不感伤悲叹呢。全诗表示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说句实话,这首诗没有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边陲大漠壮阔雄奇之景,诗人也没有王瀚在《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种洒脱,是生死如无物。但是这首诗却有另一种悲壮凄凉,诗人不是对生命的叹息,只是为将领们在边疆中的那种孤寂生活叹息。说到生死其实真的没那么难解释,如小品演员小沈阳眼中的生死“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又睁又闭,一辈子就过去了”,这种对生死的看法甚为简单易懂,也让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再如谭嗣同眼中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一种血性,死不足惜,但是义将永存。这首诗感觉很像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说“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将士们其实就是过着这种寒冷孤寂的生,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或者说他们连选择死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们将也势必死得其所,即便孤寂悲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可歌可泣。 最后,致敬我们当今那些守卫边疆的战士们,谢谢你们。

标签: 王之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