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好在哪,为何值得无数后人传唱?

非凡网 118 0

谢谢邀请!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二首,我们常说的是二首中的“其一”,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全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注释:1.《凉州词》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凉州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2.万仞---这里是说极高的山。仞,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一仞约合八尺。3.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4.杨柳---《折杨柳》,古代的一种歌曲。唐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5.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古代凉州一带的荒凉辽阔景象,后两句借凄凉哀怨的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想。大致意思是:远远看去,黄河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万丈高山和孤城玉门关耸立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吹《折杨柳》那样哀怨的曲子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要知道玉门关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

三、王之涣的这首诗主要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雄壮。虽然极力渲染了士兵不得回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何须怨”三字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委婉含蓄,还可看到即使戍边将士思乡之情难禁,但还是意思到戍守边疆责任重大。正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苍凉而不失慷慨,悲怨而不失雄壮,所以在当时脍炙人口,并受到了无数后人的喜爱和传唱。

四、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蓟门人,一说并州人(今山西太原)。他与当时的高适、王昌龄齐名,都是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著名。

王之涣的《凉州词》好在哪,为何值得无数后人传唱?-第1张图片-非凡网

王之涣的《凉州词》好在哪,为何值得无数后人传唱?-第2张图片-非凡网

王之涣的《凉州词》好在哪,为何值得无数后人传唱?-第3张图片-非凡网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标签: 凉州词唐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