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寐瞬间]2006年立春之日夜读李贺的《南园》

非凡网 44 0

  2006年立春 夜读李贺的《南园》2006年立春之日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幕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春天的到来,给李贺家乡南园的草木带来了繁茂的生机,花枝婀娜,草蔓滋长,红红白白的花朵竟相递送着芬芳,但在患着忧郁症的诗人眼中,这一切别有一番滋味。“小白长红”四字,有人说是花朵红的多白的少,可作一解。但还可以有别的理解,小、白、长、红,也可能对各种花朵的不同形状、颜色的错综描绘。“越女腮”则明明白白是将花色之美和西子的娇颜叠印在一起了,从《离骚》开始,香草美人之思就和凋零迟暮的恐惧联系在一起了,薄命的佳人,雨打风吹的士子,其命运在艺术之境中浑然融成一体。“可怜日幕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两句,含蓄蕴藉,深得骚人风致,仿佛一声轻微的叹吁,却引人想起无怅恨悲悯故事。辛弃疾《摸鱼儿》词里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又何况落红无数…..”,墨彩重了许多,根本上沿袭的仍是这样一条思路,不过于末尾“斜阳正在,烟枊断肠处”的景象中,多出了一点对南宋王朝命运的忧思。到《红楼梦》林黛玉作《葬花词》,悲悲戚戚,愁肠九转,淋漓痛切中,发挥的还是这层意思。而整部《红楼梦》也可以看作是一出“花落人亡”的悲剧。后来的发挥在辞旨的显豁上自然都要胜过前人,但从委婉含蓄这一点上来说,却少有胜过李贺这里的表现的。辟如《葬花词》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因为有了太多激愤,太痛切的陈说,太易引动社会性联想,而多少损及这种生命的含蓄隽永。

    伤春悲,原是中国文学古老的话题,春秋二季是一年中色彩最为斑斓的时节,亦是物候变换最大、最易察觉出时间之流动的季节。秋之可悲,在天气转凉,万物凋残,春之可伤,在韶华易逝,好景难驻。伤春悲揫心理有着相似的逻辑,却包含着不同的味道。秋天的后面是严冬,万物肃杀零落,衰朽死亡,比之人生,仿佛一种暮年心境,春天的后面是炎夏,花期虽尽,余下的尚有艳阳浓荫,比之人生,更貼近青消逝的光景。所以老人易于悲秋,少年易于伤春。悲秋之作往往蕴蓄着深重的生命悲戚,而伤春之作多缠绵婉曲,余韵不尽。

标签: 李贺 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