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而言,它是什么?——李贺之死的千古追索

非凡网 54 0

   它由睿智的苍秸创造,最初雕刻在动物的甲骨之上。它只因人类的劳动需求而产生,却在数千年后,成为萦绕你一生一世的宿命。李贺,对你而言,文字是什么?

   “李贺:中唐诗人,高才,短命,多病,落拓不羁,”古往今来,这或许已是足以穷你一生的定论。27岁的生命轨迹,却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追念,有伤怀、也有谓叹。读了你太多的辞章,却不敢下笔写下我内心的感觉。你诡异而绮丽的命途,当然远非我所可念,心里无法消去的伤怀是:文字,对你而言,它是什么?我曾无数次的追问,还有思索。

   你一定是骄傲过你的文字的,“七岁能辞章”,年少已负盛名,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在中唐盛世,还有何事能比年纪轻轻即被韩愈公赏识更幸运?而你,轻易拥有之。此时的文字,对你而言是羽翼,它给你一个绮丽的世界,“遇所得,书投囊中”,你也用这样诡异的方式,还给世人一方瑰丽。

   然而,你到底留下了如此的吟唱:“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

   较之于更多的被大家关注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其七,我偏爱这首其六。这里有我们诗人洒下的悲怆的眼泪。“寻章摘句”,诗人引以为傲的文字,只成了无所可谓的“雕虫”,且因而终老纸笔。“文章何处哭秋风”,文章是不会哭的,哭的是诗人。

   你为何而哭?为“晓月当帘”之时,却不见辽海?为玉弓残月,低影窗眉之时,你感伤于自己参禅般的孜孜谋章是那般的了无意义?我且以为是。何尝不是呢?于是我也知道了你痛苦的社会根源,和你忧郁成疾的所致。

   我,把这一切都归罪于你年少成名的文字。

   你把它看得太重,几成你的信仰,你的崇拜。所以,你谨且的遵循它一切的游戏规则,包括“始于周,兴于汉”的文字避讳。懂文字者定会知道,文字避讳源于文字崇拜。李贺,你为文字而生,又怎敢逾越它的桎枯。

   你一定是怨过的,为何你是李晋肃的儿子呢?一个“晋”字,就依然注定了你必因文字而死。

   父名中见一“晋”字,你便不肯考进士举,而在唐代这也是唯一入仕的通途。你定是想过仕途的,否则就不会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的诗句。然而,对文字顶礼膜拜,让你讳莫如深,你一声太息,选择了年少白头。

   吏部韩文公太惜才,居高位也肯落身亲奉笔墨,“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讳辩》,一代大家,韩愈先引经,再引国家之典,层层辩驳,深邃而透彻。俨然李贺之师者。其《师说》一文,流芳千年,其为师亦表率天下。然而“天地君亲师”,古时君子所跪拜之列,“师”列“亲”之后。所以,你谢绝了韩文公的苦口婆心,这何尝不是你错过的生命的最后一次绚丽的绽放。

   “幽兰露,如啼眼”,苏小小的墓碑何以让你如此的追念?“西陵下,风吹雨”,我窃以为,你无尽伤感的怕也是自己的身世吧?在你极力刻造的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世界,我看见你人生命运谜茫,难以自拔。

   当然,这也许是我们的幸运,落拓之人,郁积的才情终成峭奇之作,任凭后人苦苦的仿模,都只是续貂。“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青楼才俊杜牧连用八个“不足”,怕也不足以宣泄他的倾慕,也不足以淋漓尽致他的伤怀。诗人已远,留下无限感怀还有叹惋。

   “常所居窗中,(火孛)(火孛)有烟气,闻行车(口彗)管之声”,后人定是如此不舍,才把你的死写的如此的奇异。我理解他们的苦心,也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你短暂的人生已然给世人留下了如此多的绮丽、幽冷、还有凄婉。在千年之后,我辈依旧可以在微雨窗下,品读你以生命熔铸之辞章,感受你的意想绮丽、壮阔,感伤你的幽怨,戚冷,这一切,都已是那样的足够了。

   穷其一生,文字都是你命运的纠缠。“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你的得意与失意,都在文字之中。我不曾停止心底的追问,文字对你而言,到底是什么?却到底也没有回答。

   我常想,是不是这样呢?你,为文字而生;你,为文字而死;你,却也在文字里无限的永生了。

标签: 李贺被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