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读了“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使我感触颇深。相传东汉年间,会稽郡太守刘宠因政绩显著而受皇帝褒奖,在奉调离任之际,当地父老持钱相赠至西小江边,盛情难却之下,刘宠只取一枚投入江中,以表明“一钱不敢拿”的志向,江水顿时清澈见底,“钱清”始而得名,刘宠也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时,清正廉明、洁身自好,从不收受贿赂和馈赠。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时郡内常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他带领郡内百姓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并变革时弊,狠狠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刘宠的无私付出终使会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在他要离任的时候,会稽百姓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持钱相送。
民心是杆称。官员任职期间勤政廉洁与否,民间自有公论。这一点,从清官们的“雅号”中便可见一斑。“一钱太守”正是百姓对刘宠的崇高评价,这“一钱”也造就了钱清江,后人在钱清江畔建有“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一钱亭”楹柱上镌刻着“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表达了后人对刘宠的怀念,正所谓江水悠悠,清名永留。
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利用工作之余,多读清官廉吏故事,以他们为“人镜”,感悟清官廉吏故事背后的哲理,才能不断从榜样身上汲取工作的力量,履职尽责,砥砺前行。
标签: 李贺雁门太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