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左右,在中国最大的中文社区“天涯”网站“舞文弄墨”版块,一个叫郑太守的写手横空出世。他先后在这儿首发了《勇闯试用期》、《职场二十四笑》、《白领礼仪八级测试》、《非常史记》等网络作品。
因为文字轻松诙谐,内容贴近青年人生活,主题直切职场热点,一时间上述帖子被网友热捧。例如《勇闯试用期》,上网不过几天,点击量过万,数周之内,被“文学”“校园”专区双双选为头条。
2011年6月,《职场二十四笑》由龙门书局隆重出版。2012年10月,《勇闯试用期》又被清华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
《勇闯试用期》之所以深受青年读者欢迎,一是可读性,语言诙谐轻松之余又有深刻哲理,符合大学生与职场白领阅读品味。二是实用性,内容独创性强,从“试用期”这一职场特殊时间点切入,填补了目前职场读物没有专门针对“试用期”这一入职初始阶段的空白。三是互补性,此作品的创作采用了双线索结构,一条线描写的是求职者马心心由应聘面试成功到进入试用期历经考验的跌宕起伏,揭示了年轻人在职场之初所必经的大致途径;另一条线描写的是老板金志平、李天雷等人,展示了他们的大起大落、成败转瞬、毒眼识人的沧桑人生。因此,老板们(公司管理层)与员工(被管理者)均可由此书找到窥视对方的有效窗口与途径,从而增进换位思考,以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
《勇闯试用期》中的一些充满个性与睿智的语言,有些已经成为网络热词。例如:“职场如战场,初战即决战”、“思维的有无,把人和动物做了区隔。思维的优劣,把聪明人和傻瓜做了界定”、“你在面试官面前,得有面试面试官的心态”、“在职场,只有盟友,没有朋友”、“合唱就是力量”、“人生就是一场战斗”……
网友们对《勇闯试用期》评价很高。“文字临时工”说:“太守的作品,很有现实意义。能教会年轻人许多东西。” “城管回家吃饭了”说:“狂顶太守,实在是太精彩了!有机会真想见见太守……”“我不想念2004” 说:“哇塞……人物都很犀利,哈哈很真实!”
舞文弄墨的斑竹,著名作家“怀旧船长”说:
“欢迎太守新作在舞文首发。以太守多年经商和对职场、管理的熟稔,对这样具有指导意义的题材当然驾熟就轻。
中国每年几百万大学生要进入职场,要过五关,但能否斩六将,除了自身素质,更需要学习职场的生存法则。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勇闯试用期》直面受众,虽以小说体裁道出,实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在看情感、看故事的同时,亦有很多启迪,是属于‘高附加值’的通俗文学作品。这是一个独特的题材,但只有像太守这样的老板才能写好。”
那么,郑太守到底是何许人也?从作者简介来看,郑太守打过工,当过兵,从过政,做过记者,后又创业做老板。现在,还是“中国作家村”村长。
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这真是一个传奇的人。
带着种种疑问,我们采访了畅销书作家郑太守。
记者:从您的简介上看,您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但关于郑太守的信息,除了和这几部作品有关联,我们就不了解其它的了。这是您的笔名吧?
郑太守:是的,是笔名。而且是近几年专门为这些新作品起的笔名。我以前的经历较为复杂,在不同机构打工的时间,累计应有10多年;后来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日子,也有10多年。所以,我对员工与老板的心态,都有非常深刻的切身感悟。加上我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是作家了,我23岁就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以前也出版过一些作品。所以现在一觉得时机成熟,便动笔写起来职场来。以前的作品以完成任务为主,现在的写作更多的是出于兴趣,为自己也为年轻人而写。
其实,《勇闯试用期》比《职场二十四笑》完成时间更早,但出版时间晚。《职场二十四笑》才在网上首发两三万字,就被龙门书局看上了,马上签约。后来就是他们在“逼”着我赶进度,我是28天完成了26万字。写得很过瘾,出版也很顺利,反响也不错。而《勇闯试用期》则不同,在网上发了几万字,有十几家出版社来找我,但谈起来都很不顺利,主要是因为我想找一家主流出版社,不想把书做砸了。所以,直到2012年才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约,现在终于出版了。
记者:从去年到现在,您出版了《职场二十四笑》、《QQ群谋杀案》和《勇闯试用期》,您更喜欢哪部作品?
郑太守:如果我是一个俗人,我就回答:下一部。但其实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都是亲骨肉,肯定都一样喜欢。《职场二十四笑》,对于作者的职场阅历要求较高,因为它集中了24个职场“事故”与笑点,既有职场新人的糗事,也有职场老手的失误,坦率地说,一般作者不一定能驾驭得了。《QQ群谋杀案》,我想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每个人在困境在绝境,我们都应该自己救自己。这也是我对悬疑与推理题材的一个尝试,据出版方反馈,卖得还挺好。但对于《勇闯试用期》,我的感情投入还是更深刻些。这部作品其实写得比《职场二十四笑》要早,是我的职场试水之作。人们对于“第一次”,总是会要感情深一点
人有人命,书有书命。每本书注定都有它自己的历程,有它自己的归宿。如果要对几本书做个比较,我对《勇闯试用期》的期待更大些。首先是可读性,它是个长篇,故事更完整、丰满,容量更大,将来拍成影视作品,也非常好操作。其次是独特性,这部作品抓住了“试用期”这一职场作品的空白点,空白点其实就是卖点。最后就是延续性,《勇闯试用期》在网上发表时,就有不少网友热切希望我能再写续集。当然,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出版社能加大这本书的营销力度,使它能大卖,那我的创作续集的动力就更大了。
记者:不少网友在问,在您的几部职场作品中,都出现了主人公金志平这一人物,他职场经验丰富,热心提携后进,堪称“职场教父”。还有如灵泠、雪离、李彦以及女主人公马心心,都是聪明上进、有血有肉有个性的职场女性。我想问的是:这些人,都在生活中有原型吗?还有人认为“金志平”其实就是“郑太守”。这些方面您能透露一点吗?
郑太守:我不是金志平,我也不是“职场教父”。我觉得“教父”这个词不太适合我,教父就是监护人的意思,它将我和年轻朋友拉远了距离,也不符合我的身份。如果非要给我一个职场上的名分,那就叫我“职场大哥”吧!
不论是通俗读物,还是严肃读物,作家在创作时,肯定不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我非常欣赏鲁迅先生那句话:“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也是将现实中不同人的行为特点,糅合到一个文学形象上。
记者:《勇闯试用期》,我本人也非常喜欢看,我还是您的粉丝。我觉得一个作家,把自己的关注点投在“试用期”这一职场特殊阶段,确实非常有新意,眼光十分独到。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总结,您会对正处在试用期阶段的年轻朋友提何忠告呢?
郑太守:忠告谈不上,我们互相学习探讨吧!
我总结了年轻人在试用期期间,最好应做到四个“要”。
一是眼要准。就是说,在选择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一个具体的公司时,眼光要看准了,过去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现在男女都要在职场打拼,都怕“入错行”。
如何做到“眼要准”?就是要结合自身的所学专业、 性格特点、个人志向等因素,确定一个明确的就职方向,然后将个人就业方向与招聘单位实情加以比较对照,合则投(简历)不合则溜,避免做无用功。
二是心要狠。就是说,一般而言越是优秀的人才,其选择职业与单位的余地也就越大。但凡事都有利也有弊。选择余地越大,择业失误的概率也就越大。而年轻人深思熟虑找一个好的职业归属,这是应该的。可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就不可取了。一定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如果就是想求安稳,那就去国企、去名企,如联想、苹果,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就是想求锻炼,那么去私企,去微小企,可能正是一个不二选择。还有一个个人兴趣与薪酬福利会产生冲突的情况,如何取舍也是必须狠下心来做出抉择的。
三是脚要稳。就是说,既然加入了某个公司,就不能三心二意,先从心态上调整好,做好踏实工作,长期经营的心理准备。好高骛远、浅尝辄止都是短期作为。作为职场新人,往往对于一家企业的现状与前景,缺少深刻而整体的把握,这时,就应给自己时间。一般而言,就职不超过三个月,你看不透一家企业;不超过三年,你也看不懂一个行业。
四是时要审。就是说,在一家企业呆久了,就会有一个疲劳期。初入职的新鲜感,兴奋感渐渐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对于重复劳动的厌倦感。这都是人的天性决定的。在职场上, 适当地变化一下,是每个人的心理诉求。这种变化,可以是岗位的变化,也可以是公司的变化,还可以是跨行业的变化。
这些变化,除了在同一家企业之内发生的之外,都可以归结到“跳槽”。跳槽也是有讲究有技巧的。
首先,你不能在用人单位最需要你的时刻趁人之危,例如一个项目正在攻坚阶段,你突然提出辞职,令该企业措手不及。其次,可在自己个人事业出现瓶颈的时候跳槽。在自己事业正如日中天之际,跳槽就不太明智,损失较大。第三,是在有更好前景时跳槽,例如你在这家企业是部门主管,但去另一家企业能升任部门经理,或者这家企业月薪5000元,但到另一家能拿到8000元或一万元,这时不妨跳一跳。但总的原则是,要审时度势、综合 考量,不能仅从单一角度出发,否则槽没跳好,倒成跳楼了。
记者:您总结的真是太好了!使人受益匪浅!
郑太守:其实,这些内容,在《勇闯试用期》里都是可以看得到的。只不过文学作品,道理蕴藏在故事情节中,需要读者自己去回味、去理解、去提炼。
记者:再冒昧地问一下,您目前都在做什么,思考什么?
郑太守:我目前的工作有四大块:读书写作、教书讲课、绿化荒山和投身公益。第一块是写作,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例如《勇闯试用期》的续集已在进行中。我现在不仅写职场读物,也在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多样性与残酷性。我正在创作长篇历史评论《非常史记》,大约100万字,也初步完成了严肃小说《暗灰》和《神圣帝国》(在这里可以先透漏一下,《暗灰》的主人公依然是金志平),它们将和我的职场读物构成完整而多面的郑太守的作品世界。
第二块是讲课,它是我目前赖以生存的创收手段。我创办有一个金作文教育机构,效益尚可,一些数百人的大课我亲自主讲,给孩子们讲课会使我有一种成就感。第三块是绿化荒山,我投资了一百多万元,一是植树造林,绿化开发;二是准备在山上树立1000座古今中外最著名作家的雕像,供世人瞻仰。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作者简介会称我为“中国作家村”村长。第四块就是公益。我以前也陆续做过一些公益事业,但没有好好地规划,没有重点没有章法。现在,我着眼点放在为贫困山区儿童义务上课、开办公益性写作特长班上。扶贫先扶智。可能,一个作家的一场报告、一个讲座、一次签名赠书,就可能改变封闭落后地区孩童的一生。
记者:作家村,好宏伟的计划!我们渴望能尽快看到您的新作!最后,您还有什么想和读者交流的吗?
郑太守:现代生活,十分浮躁。 浮躁,是时代的通病。如何治疗这种病,惟有读书,书能使我们沉静,深刻,智慧。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书籍是人类的阶梯,而没有谁说电视是人类的朋友。
最后,请允许我趁机为自己的作品再做一下广告 :
现在《勇闯试用期》隆重出版了,我恳请广大网友赶紧从目前的读友身份转化为买友。 当然,目前还在求学或求职阶段的年轻朋友,可能还是更适合在网上免费下载阅读。这也没有关系,网络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大家一起共享、分享。我特别祝愿这些朋友能尽快进入试用期,又尽快闯过试用期,有非常好的收入,然后慷慨解囊,购买我的每一本新书!
标签: 李贺雁门太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