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只是一位革命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这一生除了为国家、民族、人民奋斗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诗与写诗中度过。
毛主席喜欢“三李”的诗是出了名的,这“三李”指的是李白、李贺、李商隐,而他阅读、圈点得最多的是李贺的诗。
李贺现今存诗二百四十余首,毛主席圈点过其中的八十三首。有一部分诗,还重复批评过七八次。作为中国近代影响力最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毛主席为何偏爱李贺的诗呢?
黄陶庵评《李长吉集》里说过一段话,“若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毛主席在这句评语下“圈点断句,表示赞同”。
意即:人人都说李贺是“诗鬼”,但是他也能够作神仙语。他在《梦天》一诗最后两句中的描写,神妙之处尤在李白之上。
毛主席曾经写信给陈毅元帅说,“李贺的诗值得一读”。并且大方地在自己的诗词中化用李贺名句,其中最有名的两句即“天亦有情天亦老”和“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是杜甫的远房表哥。李晋肃生前当过县令,上任后不久就病死了。留下妻子和一女二子,生活十分清贫。
李贺自小聪明,七岁能诗,十五岁便名满京华。他满心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处境。
谁料到科考的时候,却有人说他的父亲名叫叫肃晋,晋、进同音,所以他应当回避考试。最终,他被剥夺了考试的资格。
经过这一次打击之后,李贺滞留在京城,写下了《致酒行》。在这首诗中,他借用主客对答的方式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又借“主人”之口,劝自己另辟蹊径,不要灰心。
《致酒行》——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首诗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这首诗大意是说,李贺滞留在异乡,进退两难。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汉朝的主父偃一样有家难归,满腹辛酸。主人家劝他不要过度忧伤,还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在唐朝初年,名臣马周在不得志的时候,也长期滞留在新丰客栈里。后来他通过帮达官代笔写折奏,被皇帝相中,然后就把他破格提拔了,成为了“布衣宰相”。
李贺听到主人家这样一说,马上表示:我过去是走夜路迷失了魂魄,自己招不回来。一心只想着科考一途,哪里知道还有别的路子呢。先生一席话,好比雄鸡一声啼,让我见到了天光,茅塞顿开。
毛主席后来把李贺这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化用到了自己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主席的这首词,只是把李贺原句的“声”字改成了“唱”字。不过用法却大为不同,与原句相较,显得气势更加恢宏。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创新化用在现代,这句诗经常被用来描写爱情。不过,李贺的原诗写的却不是爱情。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根据《三辅故事》的介绍,金铜仙人是汉武帝铸造的一尊巨型铜像。这座铜像高二十丈,大十围,异常雄伟。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它得到了很好的供奉。
但是汉武帝死了,物是人非,到了魏明帝的时候,朝廷就打算把它拆下来迁去洛阳。最终因为金铜仙人太重,被扔在了霸城。
李贺创造性地以金铜仙人的视角,回想汉武帝当年的霸业宏图,然后它便因“怀旧”而流下了眼泪。
四周的兰花也被金铜仙人的悲情所感染,变得衰败了。接着,李贺继续发挥想象力写道:假如苍天也懂得人类的情感,一定会像兰花一样,为金铜仙人的悲情所感染,为之衰老。
毛主席把“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用到了名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诗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的倒数第二句从表面上看,是照搬了李贺诗的原句,但是两者表达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李贺原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借金铜仙人的视角,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变迁,以及人类相对于宇宙时空的渺小的伤感,这种伤感是带着无奈的。
而毛主席借这一句诗,表达的却是自然规律本身的无情,同时也在为后面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作注脚。
结语李贺的诗歌非常有个性,在他的诗中既能读出李白的怀才不遇,又不甘消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他的诗中,还有批判现实、揭露黑暗腐朽的倾向。
换句话说,李贺的诗歌兼具李白、屈原之长,借着对鬼雨神风的描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杜甫诗批判现实的目的,这就是毛主席偏爱李贺诗歌最根本的原因。
不过,毛主席虽然化用了李贺诗歌,但是他并非简单照搬。他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用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得到的佳句“一唱雄鸡天下白”,高妙之处,远胜李贺原作。
因为李贺原文中这一句诗,只是在表达“主人”给了他一个“醍醐灌顶”似的点拨。而毛主席却把这句诗,用来歌颂中国共产党对全中国的拯救上来。
一声雄鸡清亮的啼音,送走了神州漫长的黑夜,照亮了全世界,给五亿同胞带来了黎明。相对原句,毛主席这句诗即使不能算“化腐朽为神奇”,也当算是“夺天工之造化,神来一笔”。
再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运用。在李贺原诗里,这一句话表达的是一种无尽的悲怆情绪,情绪是下沉的。
但在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面,这一句诗体现出来的,却是《道德经》里蕴含的哲学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按照“道”的规则来运行的。“天”若有情,它就会像人一样衰老,那这个世界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所以“天”本来就应该是无情的。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间的正道,就是沧桑变迁。改朝换代,符合历史与自然的规律。
通过成功地化用前人的名句,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在诗歌上的高深造诣。他的化用不是简单挪用,而是在吃透了李贺原诗意思的同时,“夺天地之造化”,巧妙地运用。
从前读宋词,读到李清照的“才上眉头,再上心头”,是化用了范仲淹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而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也是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桂香浮动月黄昏”。
李清照、林逋二人的作品都较原作有明显进步,可是考虑到句子在诗词里表达的含义与原作区别不大,他们就只能算是“拆字级别”的照搬。
所以这样看来,毛主席化用诗词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古代著名诗词大家。
标签: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