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业余作者(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5年—1990年,我的三部中篇小说“少帅夫人”、“张作霖与五姨太的一面之缘”、“帅府三姨太”,先后在吉林“城市晚报”、哈尔滨“新晚报”连载,“帅府内眷”、“情系双鸳”两部长篇小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吉林省政协副 、省民建主委李国泰老先生对我说:“看了我的几部作品后挺有感触。”他认为当时写东北王张作霖,爱国将领张学良的作品很多,对我的作品能以家庭、人与人之间繁纷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主线,小题材反映大背景的写法,很感兴趣。他希望我能以同样的思路和切入点,写一部反映东北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家族史。
经过几年的资料收集、整理,我创作了长篇小说“东北大家族”,通过东北工商界两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族的荣辱兴衰透视时代的历史风云,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北方民族资产阶级。在十九世纪初中期,各个不同历史年代,对东北民族工业崛起、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全书以家族的变迁,透视社会的变革。以人物曲扭的灵魂为中心,以爱情、婚姻为纽带,叛逆反叛逆为主线,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多侧面。全书汇集了丑恶的面影,冷酷、贪婪、残忍的心,同时也对那些家族的叛逆者们所经历的曲折、坎坷命运,对他们磨难虽多心无暇的旷达胸怀,坚定信念,进行了客观真实地再现。
“东北大家族”全书分上、下两部分。
上:东北封建资产阶级第一家族的荣辱兴衰。及刘李两家第二代子女曲折多舛的婚恋姻缘及他们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味人生。
下:刘李两家的叛逆者们在解放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下,虽历经风雨坎坷,却已然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豁达胸怀。
现在,李国泰老先生去世已三载有余,我愿借助网络平台推出“东北大家族”这部作品,以告慰李老的在天之灵。同时我也将这几年来以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写的三篇小说一并推出。
一:“女硕士与数学家导师的爱恨情缘”
写的是两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情感婚姻及他们的双面人生。
二:“苦恋”
写的是一个日本女医生(孤儿)和他的恩师养父母及现役军官丈夫,四十年历经苦难坎坷,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的生活情感历程。
三;“情牵彼岸”
写的是一位金融痴情女二十年一往情深的情感不归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自古以来都是表达内心思想境界,宣泄情感意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工具。诗词能以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人生的喜、怒、哀、乐,是非曲折,山河美景、风土人情。诗词能给人以美和精神上的享受,诗词更能以潇洒的艺术文字透视社会的大背景,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白居易的“离恨歌”,李贺的“秦王饮酒”、李白的“乌栖曲”, 这些历史名家的诗词里所辐射的政治能量很容易被人直观接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国地广人多,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那些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诗词,对人们的感染力,产生的能量和价值更是无法用语言和数字体现的。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老少皆知。古往今来,教育、受益、感染的不止几代人、几十代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让人记忆深刻的只有十几个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登黄鹤楼”、“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这些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千古绝句,为多少国内外游人留下无尽的遐想,一睹为快。多少年来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量。
曹植为兄所逼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瞬间发自内心的一首诗,就能保住性命。清朝康熙年间,京城大学士张英的一封二十八字家书“千里送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化解了一桩一触即发的邻里纠纷,事后传出,惊动朝廷,康熙皇帝对大学士的宽阔胸怀赞赏不已,亲自为张英立牌匾,以示后人。三十年代,马教授的一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四句打油诗,竟让张学良将军百口莫辩。半个世纪背负骂名,百年之后也无法澄清,可见诗词的效果和作用远远超过刻板的说教和记载。能量不可小觑。
我喜欢诗词,因为诗词既能助兴,也能排忧,从十七岁,我母亲去世时开始,习写。至今已五十年。长短诗词近百首,但从未在大的报刊发表过,都是自娱自乐,有感而发。十年前,再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读了几首,之后,有位朋友主动提出,帮我出诗集。退休之后,又提了几次,我自知文学造诣不深,诗词很学浅,只能称些打油诗,他却说,像我这样简单通俗的作品,能很感动人,后来我在与几位亲戚朋友聊天时又读了几首,听者不仅神情专注,居然见到了泪光,让我感慨。或许是这些从我心底、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肺腑之言,读到了他们的心里,引起共鸣,激发起他们对母爱、对亲情的期盼和渴望,这增强了我的信心。现在,我把这些诗词整理出来,分为两部分,一:亲情篇,二:旅游事业篇。将每篇中的几首短诗推出,如果读者喜欢,我将于2014年春节开始将我的作品一并推出。
亲情篇
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贤惠大度,我十七岁那年,我那体弱多病的母亲离开了我。我很难过,多少年来,我都无法忘记她那慈祥的面孔,母亲去世一个月后,我开始把思念写在纸上,印在心里。
梦归来
昨日夜晚梦母亲,
一觉醒来泪湿枕。
慈爱离我乘鹤去,
今生再无贴心人。
周年祭
失去更知母爱深,
重享亲情梦中寻。
来世有缘再相聚,
结草衔环尽孝心。
三周祭
亡母去世已三载,
梦绕魂牵难释怀。
我求苍天睁慧眼,
还我慈爱转生来。
二十周年
春城荒郊葬母身,
谁伴孤魂度晨昏。
春秋寒暑二十载,
世间还有断肠人。
婆婆多子多孙,勤劳、善良,包揽了我一家四口的冬棉、夏单 ,让我更有重享母爱之感。1984年,不足半年,二老相继离世,接到婆婆病故电报的那一刻,心里好痛。
祭双亲
公爹坟头土未干,
婆母又有噩耗传。
二老双双乘鹤去,
天堂之路保平安。
婆媳情
飞针走线十三年,
高堂恩情重如山。
今生不能长相处,
来世再续母女缘。
夫侄四十成婚,兄长81岁抱孙(2013年蛇年即小龙),甚喜,不收贺礼,只求祝福。
贺兄嫂
喜闻王门添小龙,
天赐兄嫂一灵童。
今日带来全家福,
明朝双擎傲苍穹。
福满门
金蛇五月应春晖,
兄嫂终抱长孙归。
福寿康禄生则具,
定为家族壮门楣。
1971年与夫成婚,夫君性格极好。
两世缘
昨日同船渡九州,
今日与君结鸾俦。
不离不弃共甘苦,
相依相伴到白头。
合家欢
携手相依整十载,
金童玉女下凡来。
尽享人间天伦乐,
含苞花蕾一半开。
人云,天下男人酒色皆沾,伟人名人亦有,况凡夫俗子。
夜晚
夜深人静难入眠,
醉人三更披雪还。
双目迷离兴未尽,
抱起娇儿划酒拳。
秋夜秋雨伴秋风,
泪人泪眼对孤灯。
侧目观君君自笑,
梦中梦语呓梦情。
旅游篇
1967年,我22岁,第一次到杭州,站在西湖岸边,眺望青山碧波,情侣双双,顿生感慨。
西湖游
西子湖畔漫步游,
江山美景不胜收。
待等明日良原配,
双双携手荡轻舟。
1997年,出差去上海,途经蚌蝠。
天外天
车过蚌蝠站,
举目望青山。
霞云拦腰断,
又见天外天。
2005年,与女儿一起去海南旅游。
虔诚
东山岭上拜佛堂,
双手捧起一炷香。
千福万福全家福,
世世代代永安康。
天下第一湾
浩瀚壮观东海湾,
粼粼碧波白浪翻。
俯首映面水中镜,
举目眺望一线天。
双手荡漾风拂柳,
赤足沙滩柔如绵。
敢问谁与相媲美,
天下独把鳌头占。
大家好,我是一名业余作者(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5年—1990年,我的三部中篇小说“少帅夫人”、“张作霖与五姨太的一面之缘”、“帅府三姨太”,先后在吉林“城市晚报”、哈尔滨“新晚报”连载,“帅府内眷”、“情系双鸳”两部长篇小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吉林省政协副 、省民建主委李国泰老先生对我说:“看了我的几部作品后挺有感触。”他认为当时写东北王张作霖,爱国将领张学良的作品很多,对我的作品能以家庭、人与人之间繁纷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主线,小题材反映大背景的写法,很感兴趣。他希望我能以同样的思路和切入点,写一部反映东北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家族史。
经过几年的资料收集、整理,我创作了长篇小说“东北大家族”,通过东北工商界两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族的荣辱兴衰透视时代的历史风云,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北方民族资产阶级。在十九世纪初中期,各个不同历史年代,对东北民族工业崛起、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全书以家族的变迁,透视社会的变革。以人物曲扭的灵魂为中心,以爱情、婚姻为纽带,叛逆反叛逆为主线,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多侧面。全书汇集了丑恶的面影,冷酷、贪婪、残忍的心,同时也对那些家族的叛逆者们所经历的曲折、坎坷命运,对他们磨难虽多心无暇的旷达胸怀,坚定信念,进行了客观真实地再现。
“东北大家族”全书分上、下两部分。
上:东北封建资产阶级第一家族的荣辱兴衰。及刘李两家第二代子女曲折多舛的婚恋姻缘及他们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味人生。
下:刘李两家的叛逆者们在解放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下,虽历经风雨坎坷,却已然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豁达胸怀。
现在,李国泰老先生去世已三载有余,我愿借助网络平台推出“东北大家族”这部作品,以告慰李老的在天之灵。同时我也将这几年来以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写的三篇小说一并推出。
一:“女硕士与数学家导师的爱恨情缘”
写的是两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情感婚姻及他们的双面人生。
二:“苦恋”
写的是一个日本女医生(孤儿)和他的恩师养父母及现役军官丈夫,四十年历经苦难坎坷,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的生活情感历程。
三;“情牵彼岸”
写的是一位金融痴情女二十年一往情深的情感不归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自古以来都是表达内心思想境界,宣泄情感意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工具。诗词能以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人生的喜、怒、哀、乐,是非曲折,山河美景、风土人情。诗词能给人以美和精神上的享受,诗词更能以潇洒的艺术文字透视社会的大背景,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白居易的“离恨歌”,李贺的“秦王饮酒”、李白的“乌栖曲”, 这些历史名家的诗词里所辐射的政治能量很容易被人直观接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国地广人多,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那些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诗词,对人们的感染力,产生的能量和价值更是无法用语言和数字体现的。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老少皆知。古往今来,教育、受益、感染的不止几代人、几十代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让人记忆深刻的只有十几个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登黄鹤楼”、“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这些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千古绝句,为多少国内外游人留下无尽的遐想,一睹为快。多少年来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量。
曹植为兄所逼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瞬间发自内心的一首诗,就能保住性命。清朝康熙年间,京城大学士张英的一封二十八字家书“千里送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化解了一桩一触即发的邻里纠纷,事后传出,惊动朝廷,康熙皇帝对大学士的宽阔胸怀赞赏不已,亲自为张英立牌匾,以示后人。三十年代,马教授的一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四句打油诗,竟让张学良将军百口莫辩。半个世纪背负骂名,百年之后也无法澄清,可见诗词的效果和作用远远超过刻板的说教和记载。能量不可小觑。
我喜欢诗词,因为诗词既能助兴,也能排忧,从十七岁,我母亲去世时开始,习写。至今已五十年。长短诗词近百首,但从未在大的报刊发表过,都是自娱自乐,有感而发。十年前,再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读了几首,之后,有位朋友主动提出,帮我出诗集。退休之后,又提了几次,我自知文学造诣不深,诗词很学浅,只能称些打油诗,他却说,像我这样简单通俗的作品,能很感动人,后来我在与几位亲戚朋友聊天时又读了几首,听者不仅神情专注,居然见到了泪光,让我感慨。或许是这些从我心底、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肺腑之言,读到了他们的心里,引起共鸣,激发起他们对母爱、对亲情的期盼和渴望,这增强了我的信心。现在,我把这些诗词整理出来,分为两部分,一:亲情篇,二:旅游事业篇。将每篇中的几首短诗推出,如果读者喜欢,我将于2014年春节开始将我的作品一并推出。
亲情篇
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贤惠大度,我十七岁那年,我那体弱多病的母亲离开了我。我很难过,多少年来,我都无法忘记她那慈祥的面孔,母亲去世一个月后,我开始把思念写在纸上,印在心里。
梦归来
昨日夜晚梦母亲,
一觉醒来泪湿枕。
慈爱离我乘鹤去,
今生再无贴心人。
周年祭
失去更知母爱深,
重享亲情梦中寻。
来世有缘再相聚,
结草衔环尽孝心。
三周祭
亡母去世已三载,
梦绕魂牵难释怀。
我求苍天睁慧眼,
还我慈爱转生来。
二十周年
春城荒郊葬母身,
谁伴孤魂度晨昏。
春秋寒暑二十载,
世间还有断肠人。
婆婆多子多孙,勤劳、善良,包揽了我一家四口的冬棉、夏单 ,让我更有重享母爱之感。1984年,不足半年,二老相继离世,接到婆婆病故电报的那一刻,心里好痛。
祭双亲
公爹坟头土未干,
婆母又有噩耗传。
二老双双乘鹤去,
天堂之路保平安。
婆媳情
飞针走线十三年,
高堂恩情重如山。
今生不能长相处,
来世再续母女缘。
夫侄四十成婚,兄长81岁抱孙(2013年蛇年即小龙),甚喜,不收贺礼,只求祝福。
贺兄嫂
喜闻王门添小龙,
天赐兄嫂一灵童。
今日带来全家福,
明朝双擎傲苍穹。
福满门
金蛇五月应春晖,
兄嫂终抱长孙归。
福寿康禄生则具,
定为家族壮门楣。
1971年与夫成婚,夫君性格极好。
两世缘
昨日同船渡九州,
今日与君结鸾俦。
不离不弃共甘苦,
相依相伴到白头。
合家欢
携手相依整十载,
金童玉女下凡来。
尽享人间天伦乐,
含苞花蕾一半开。
人云,天下男人酒色皆沾,伟人名人亦有,况凡夫俗子。
夜晚
夜深人静难入眠,
醉人三更披雪还。
双目迷离兴未尽,
抱起娇儿划酒拳。
秋夜秋雨伴秋风,
泪人泪眼对孤灯。
侧目观君君自笑,
梦中梦语呓梦情。
旅游篇
1967年,我22岁,第一次到杭州,站在西湖岸边,眺望青山碧波,情侣双双,顿生感慨。
西湖游
西子湖畔漫步游,
江山美景不胜收。
待等明日良原配,
双双携手荡轻舟。
1997年,出差去上海,途经蚌蝠。
天外天
车过蚌蝠站,
举目望青山。
霞云拦腰断,
又见天外天。
2005年,与女儿一起去海南旅游。
虔诚
东山岭上拜佛堂,
双手捧起一炷香。
千福万福全家福,
世世代代永安康。
天下第一湾
浩瀚壮观东海湾,
粼粼碧波白浪翻。
俯首映面水中镜,
举目眺望一线天。
双手荡漾风拂柳,
赤足沙滩柔如绵。
敢问谁与相媲美,
天下独把鳌头占。
以上是我的作品简介,如果广大网友喜欢,我将于2014年春节后陆续发表。
标签: 李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