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旧诗新读: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非凡网 75 0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题】

  李贺,晚唐名诗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有奇才,但英年早逝。

  诗作品多以晦涩、多用典故,意境险僻著称。是一位象征主义诗人,此诗为其名篇之一。

  【译文】

  吴丝蜀桐拨动在深秋,高山白云凝神奔波废流

  湘娥洒泪斑竹,仙女惹动闲愁,都是因为李凭在京都弹奏箜篌

  声音像昆仑山之美玉裂碎,凤凰鸣叫;芙蓉流出仙露,香兰开蕾欢笑

  长安城十二门前冷气飘散,二十三根弦丝感动了紫霄天皇

  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五色彩石被击破,逗落漫天秋雨

  幻梦中进入了神山,女神在吟唱,老鱼跳跃,瘦蛟也在波浪中起舞

  月宫中吴刚失眠倚立于桂树,露珠湿润乱飞惊醒了玉兔

  【注释】

  李凭:晚唐著名乐师,善弹箜篌。

  唐诗人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曾赞之:“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乃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引,乃一种古歌体,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制作箜篌的材料来自吴、蜀。张:调弦,演奏。高秋:深秋。

  “空山凝云”。《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颓,暴风称颓,“焚轮谓之颓”,暴瀑亦称颓,即“颓波”。

  江娥:即“湘娥”,湘夫人。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素女:即仙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中国:即京城。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

  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紫皇”:紫宫上皇。“紫宫,天宫。

  女娲:上古之女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神山,仙山。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出此典。

  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露脚:露珠下滴。寒兔:玉兔。

标签: 李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