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杂志二年级阅读版面征稿

非凡网 35 0

  征稿:

   各位朋友,现郑重向大家征稿,欢迎赐稿。

   本人负责初二的阅读版面,前任编辑给我留下了难题,《名师兵法》栏目屡屡缺稿,且质量不高。此栏目为教师专栏,专向学生介绍有关阅读的方法、知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等,要求内容新颖、方法/角度独特,能站在教学的前沿,紧紧结合中考阅读,

  体现名师的风范。(也同时欢迎教育专家和各行人士赐稿)

   每P/700字左右,版面有限一般不得超过2P,精品4P也采用,但质量需上乘。

   下月2号截稿,本人现在正在组稿,苦于无稿,特向大伙儿求救!!!(欢迎长期赐稿)

   但谢绝抄袭。稿费从不拖欠!有时候还是意外惊喜。

   邮箱:ydlfang1218@163.com

  范文(一):

  现代文阅读方法举例

    文/庄振中

    一、连锁阅读

    连锁阅读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阅读相关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相互补充,以求对这一知识点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只有多阅读,多思考,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我们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比如,我们要了解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在学习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后,可以选择阅读鲁迅其他杂文,以获得感性的认识;阅读有关鲁迅杂文的评论性文章,以求理性的认识。这样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知识得到了融会贯通,鲁迅杂文的特点就能较好地掌握了。

    二、类比阅读

    你有没有发现,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笔下却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为表现同一主题的小说,故事情节却可以完全不同;同一类人物在不同作家笔下显示出不同的典型性格。阅读时,如能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品味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作品的高低优劣,这样就能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加深和拓展,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境界。

    我们知道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边塞雪景的奇寒,就可以联想到《沁园春•雪》北国雪景的壮美,《济南的冬天》雪景的秀丽,《夜走灵官峡》风雪的疯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的欢快。同是反封建反科举的小说,《孔乙己》屡试不第,因偷书被打折了脚,全文深沉悲凉;《范进中举》中落泊书生范进虽及第却喜极发疯,全文幽默辛辣。同是老师,蔡芸芝的温柔美丽,寿镜吾的博学严厉,沙莉文的善良才干,韩麦尔的爱国情感,藤野的毫无民族偏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参看阅读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载体的,读者在阅读时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艺术加工、演员的形体演出,将平铺直叙的文字转化为动感艺术,配以鲜明的色彩,动人的音响,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参看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从不同层面对作品理解。试看下面三段:

    〖甲〗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搠死的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文学名著《水浒传》)

    〖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玉兰苦求武松将她带走,武松不允,玉兰悲痛绝望,跳楼自尽;武松回身急奔,伸手去接,无奈半臂之差,玉兰香消玉陨,武松悲痛不已。(山东电视台系列剧《水浒•武松》)

    〖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武松一把扯过,口骂“贱人”,玉兰求饶,武松一刀下去,鲜血喷出,玉兰身亡。(中央台连续剧《水浒传》)

    〖甲〗〖乙〗〖丙〗三段对玉兰之死的处理有何不同,侧面反映也武松的不同形象。〖甲〗〖丙〗两段武松完全是一个杀人狂,〖乙〗段的武松则显得有情有义。

    四、比较阅读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好的作品是经作家字斟句酌修改出来的。我们阅读作品时可以将作家的原稿和定稿加以比较,仔细推敲这样修改的用意:为何这样改,这样改有何好处?经过一番比较,你领悟了作家修改的用意,你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郭沬若在话剧《屈原》原稿中有一句婵娟痛斥宋玉的话:“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来,他将“是”改为“这”,变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字之差,就将婵娟对守玉的切肤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典诗词中这类的修改佳话很多:如贾岛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高适改“前村月落一江水”为“前村月落半江水”……仔细品味改稿的妙处,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范文(二):

  例谈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文/周俊根

  【试题回放】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做人处世、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颂。相反,那些曾经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 有改动)

  1.⑴请为第3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

    ⑵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2.第4段中心句是 。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 的观点。

  3.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

  (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题)

  【典型错误】

  1.错例一:⑴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⑵说明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错例二:⑴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⑵与上文的事例形成对比。

  2.错例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错例二:“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3.错例一:“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错例二:可以使人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错答探因】

  1.第⑴题,错例一和错例二在内容上都是正确的,但从试题的具体要求看,两题的答案都不符合要求。此题有仿写题的性质,除了内容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句式的要求,文中其他三个分句为主谓结构,而错例均为偏正结构。第⑵

标签: 贾岛推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