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唐诗舞台上,有两个名气非常大的诗人形成了一个流派,那就是 “韩孟”诗派,领衔人物就是韩愈和孟郊。韩愈从小志向远大,希望自己能够“欲自振一代”。孟郊少年隐居嵩山,三次科考,46岁考中进士,50岁才出仕为官,一生窘迫。孟郊性格孤僻不合群,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于常人,但是却彼此欣赏。
孟郊比韩愈大17岁,但是科举之路却充满坎坷,他和韩愈同时科考,韩愈状元及第,孟郊却落榜书生,心情压抑,郁闷到了极点,韩愈虽然高中,但却感同身受,彼此相互扶持长达22年之久,韩愈把自己与孟郊的关系比喻成李白与杜甫,相似的性格让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虽然孟郊科考落榜,地位不如韩愈,但韩愈对他依然崇拜不已,在人生失意的那些岁月里,孟郊将自己的苦闷之情无所顾忌的向韩愈倾诉,而韩愈对他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给他鼓励,把好友的命运与自己捆绑在一起,都说患难见真情,他们之间的忘年之交让人动容。
孟郊命运不济,满腔豪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文臣作武将,避长用短,中途去世,韩愈痛哭不止,他和两人共同的好友张籍四目相对,悲痛欲绝,无语泪先流,因为孟郊家徒四壁,无法办理后世,韩愈马上给孟郊家里送去金银细软,同时不顾忌讳,把灵位设在自己家中,如亲人一般,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生死之交也不过如此。
他们之间有春风得意时的应和,但更多的是人生低谷时的慰藉,相伴与扶持。“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现今社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朋友,更换朋友的频率如手机一样快,已经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堤防,看着热热闹闹的朋友圈里,大多数恐怕只能叫熟人,能真正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又有几人,回望历史,倍感羡慕!
在孟郊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可以看到韩愈的身影,纵观孟郊的一生他是不幸的,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也非常的幸运,因为有韩愈对他不离不弃,即使在韩愈自身处在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阶段,他也依然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孟郊,在人生困窘时期他们相互取暖,在人生顺畅阶段,他们举杯共饮,无论身份地位名气如何变化,他们都一生相伴。
标签: 孟郊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