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推敲故事

非凡网 54 0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推敲,先后换了几十个字才确定。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

  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麼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

  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

  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标签: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