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是唐代诗人,因为他作诗“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被称为“诗奴”。
贾岛也的确出身贫寒,曾出家为僧。 贾岛是以作诗较真而出名的。
贾岛作诗从炼字、遣词、造句到炼意,都极为认真。 贾岛自己说他作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汉语词语“推敲”,就是从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来的。 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他举棋不定,潜心思索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驾,而成了韩愈的白衣好友。
写诗较真与否,与生活的困苦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有什么矛盾。
诗的内容和诗的风格,一般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特点有关。
比如说唐代强大的边防力量,和国家强盛带来的强大自信,致使文人普遍投笔从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使昂扬奋发,表现边塞风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和战士思乡的边塞诗大盛。
再比如“诗圣”杜甫,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的诗作大多与底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三吏三别》就深刻地反应了民间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在自己切身体验的前提下,表现推己及人,饥溺为怀的精神。
但写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则是所有诗人在创作中都必须做到的。
具体到贾岛,累试不第,说明先天禀赋不是太高,正是由于勤能补拙,所以最终也成为一代大家,在唐诗高手林立情况下,卓然形成了一个诗作派别。
贾岛的“较真”精神,在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中,包括我们在今日头条撰文,或在悟空问答回答问题,都是必须具有的。 文章或问答的思想性、艺术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鲜活,都必须通过遣词造句的精准来表现,对词句的反复推敲是最基本的要求。
标签: 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