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李旦;
曾用名:李轮,李旭轮,武轮(什么情况?连姓都改了?);
籍贯:甘肃天水,太爷爷李渊时期迁至首都长安;
职业:皇帝;
宗教信仰:因为认老子同志做了始祖,所以当然是道教;
主要成就:两即帝位、三让天下(划重点);
父亲:李治,当过皇帝;
母亲:武则天,当过皇帝;
哥哥:李显,当过皇帝;
侄子:李重茂,当过皇帝;
儿子:李隆基,也当过皇帝。
李旦也因此收获了一个外号——六味帝皇丸,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职业玩家。
(一)
有这样一个职业,它工作强度大,从业人员平均寿命短(39.2岁),意外死亡率高(44%),而且很容易连累家人,失败者一般都会被满门抄斩。
太恐怖了,这样的工作应该没几个人愿意干吧。
大错特错!到目前为止,这应该算是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了,没有之一。为了这份工作,员工杀死老板、手足相残乃至父子相残的案例比比皆是。
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皇帝。
现在,你应该隐约意识到,李旦的个人档案,信息量很大。
确实很大。
是时候详细介绍下李旦同志了。
李旦
李旦的起点很高,还在穿纸尿裤时就当上了大唐的高级干部——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
这些职务,大约相当于亲王+大军区司令员+边疆地区一把手+首都军区司令员。因为起点很高,所以李旦从小就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李旦的例子告诉我们,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个伪命题,起跑线早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划好,李旦的起跑线可能是大多数人终生无法到达的终点。
(二)
664年 (麟德元年),老李家险些发生一件大事。
武则天当时还叫武珝(xu),一个远不如武则天霸气的名字。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件事发生了,武珝肯定没有成为武则天的机会,李旦也将无缘六味帝皇丸这一荣誉称号。
武则天
当时已经是大唐二号人物的武则天,招揽道士入宫,搞了些关于杀人于无形之中技术的秘密研究,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号人物李治。但宫里人多眼杂,这个事很快被一名宦官告发了。
自己老婆居然想害死自己,李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李治是个老好人,他不但没打算搞抄家灭门那一套,甚至连要求都很低——离婚。就连这点要求,他都没有说出口的勇气,就把这个事告诉了宰相上官仪,让他帮着出出主意。
上官仪对武珝这个老板娘应该是有点意见的,他告诉李治:“皇后为人专横,全国上下都很不满,应该早日废除以顺民心。”这番话应该是李治当时的心声,注意:只是当时。
李治拉住上官仪的手,眼泪哗哗的:“还是爱卿你最懂朕呐!这份旨意你来写!”
只要李治在圣旨上盖上章,这件事就成功了。
然而李治的这点小动作没能瞒的过老婆,经过武则天一通解释(忽悠)之后,上官仪起草的旨意就进了废纸篓,他还告诉武则天:“这都是上官仪教的。”
李治的表现告诉所有人,能把一把手干到这程度,绝对是有原因的——太能坑队友了!
上官仪就被坑的很惨,几个月后,他就被扣了个跟废太子李忠勾结,意图谋反的罪名,去阴曹地府报道了。一起上路的,还有他的儿子上官庭芝、废太子李忠、向李治告密的宦官王伏胜等等。上官仪连儿媳、襁褓中的孙女都被判入宫为奴,而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就是后来在政坛呼风唤雨的上官婉儿。不得不承认,宰相家的基因果然强大,这种情况下居然也能翻身!
上官婉儿
上官仪用他的经历告诉大家,给老实人出主意,也是高危工种啊!以后如果遇到猪队友,先把他掐死,大概也就离胜利不远了。
自此以后,李治彻底大权旁落,成了一个安安静静的妻管严。废话,有了上官仪的例子,也没人再敢给他出主意。
(三)
683年,李治死了,继位的是他和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这个位子本来其实没李显什么事,只因为他的亲大哥李弘病死了,二哥李贤又因谋逆被贬为庶人,建设大美四川去了,所以就轮到了他。至于其他妃子的儿子,他们连入场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李治总共有八个儿子,算上李贤,先后有三个儿子都想“谋反”,这……
李治不管是皇帝还是父亲都当的太失败了,不但路人甲路人乙要谋反、宰相要谋反,连儿子们也你追我赶地要谋反,他太难了。
然而李显是幸运的,成功熬成了皇帝,至少不用担心他会谋反了。
为了跟老妈对抗,李显开始重用外戚,效果很明显,他只干了55天皇帝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湖北上任去了。
现在,终于轮到李旦上场了,他领到的新角色是——皇帝。
他诸多兄长的经历告诉李旦,这个位置,没那么好坐,搞不好就成了意外死亡的那44%中的一员。
搞完登基仪式后,大臣们上朝时发现,硕大的龙椅上空无一人,发号施令的,是坐在纱帘背后的皇太后——武则天,李旦彻底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了。
主人公李旦的去向并不复杂,他被软禁在了一间不起眼的偏殿里,成了一名囚徒天子,囚禁他的人,正是他的老妈武则天。
(四)
武则天的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有一个叫徐敬业的,在扬州拉起了造反队伍,一时间声势浩大。
徐敬业是谁?我只能说,他是一个来头很大的人,他的爷爷——开国名将徐懋功,他自己——当朝英国公。
但徐敬业没有想到的是,显赫的家世和精心的组织,都没能让他成为此次活动中最亮的星,他的风头被一个叫骆宾王的抢走了。没办法,姓骆的这个家伙实在太有才了,有才到连被讨伐对象武则天看了他写的檄文,都被成功圈粉,还连连感慨说没用好此人是宰相的失职。据相关部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造反活动中,骆宾王的这篇《讨武檄文》完全能够排到前三。泱泱大唐果然非同凡响,连造个反配置都如此豪华。
骆宾王
题外话,被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也有过很豪华的秘书班子――初唐四杰中的带头大哥王勃。大唐,还真是一个大神满街走的年代啊!
来看骆才子的大作: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这是从道德和出身层面对武则天大批特批。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这是列举犯罪事实。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列举我方豪华阵容。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最后不忘激发忠君热情,团结一切力量,共同讨伐。
忘了说了,骆宾王打小就是神童,那首广为流传的《咏鹅》,相传是他七岁时所作。
从结果来看,如果不是骆宾王的这篇檄文,这次造反活动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将会很低,因为徐敬业虽然名为敬业,但造反水平实在不太高。几个月后,因作战失利,徐敬业兵败身死,骆宾王下落不明。(一说是和徐敬业一同被杀)
(五)
贵为太后,皇帝是自己儿子,朝政也是自己说了算,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武则天很快找到了新的目标,改朝换代,当天子!
从实际上的掌控人到实至名归,似乎只有一步,但这一步,却相隔山海。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李家宗室。只要这些人还在,随时会被人当做旗帜,拉起一支造反大军。
武则天的解决方案就是解决他们。
首当其冲地,李旦收到了一封诏书,要还政给他的诏书。被长期幽禁的李旦意识到,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其实是个陷阱,于是多次上表推辞,请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很满意李旦的表现,也就顺水推舟,继续把持朝政。
清理行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下诏杀死安南王李颖等十二名宗室;
又下令鞭杀她的两个亲孙子——李贤的两个儿子;
不甘坐以待毙的宗室们起来造反;
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韩王李元嘉……李家宗室被屠戮殆尽。
除此之外,朝中忠于李氏的大臣们也被清洗一空。
终于清理的差不多了,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六)
688年,又发生了一件奇事——洛河里捞出了一块白色的石碑,上面刻有八个紫色的大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很高兴,给这块石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宝图。
这种情节在当时,都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反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李旦肯定是不会信的,但他别无选择,还得跟着武则天来到河边,参加“拜洛受图”的典礼,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拜洛受图
690年,侍御史(负责监察工作的小官)傅游艺又搞出了动静,他率领九百名关中百姓联名上书,请武则天称帝,国号也想好了——周,李旦的再就业岗位也考虑到了——改姓武,降为皇太子。
武则天虽然没有同意傅游艺的请求,但却升了他的官,一场轰轰烈烈的劝进运动由此引发。
皇亲国戚、朝中大臣、附近百姓(几万人)、国际友人、和尚、道士、尼姑、妓女、丐帮,都纷纷自发上书,请求武则天称帝,连李旦也上书,请求把自己改为武姓,去皇太子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至于这些人是不是自发有待商榷,反正李旦肯定是自发的。
长期的幽禁教给了李旦两件本事:忍气吞声和强作欢颜,这就是他的处事之道和赖以生存的法宝。
这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的户口本也改成了武轮,职务也由皇帝变成了皇太子。
这是他第一次让出天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旦的退让并没能为自己换来安宁,新一轮的攻击将再次向他袭来。
标签: 骆宾王讨武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