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宾王自幼文才出众,有“江南神童”之称。他一生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骆宾王被贬为浙江省临海县县丞。这一年,天下风云突变,唐高宗的去世使武则天加快了“篡权窃国”的步伐。武则天对李唐宗室与开国元勋大开杀戒,将太子李显贬为庐陵王,另立李旦为帝。
同时她大力提拔武家子侄,掌控朝廷的重要部门。唐代开国元勋徐世勣的长孙徐敬业对武则天废唐自立的野心极端不满,以恢复中宗李显帝号为名在扬州聚众起义,想以武力来推翻武则天的统治。62岁的駱宾王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扬州兵变,成为起义军的艺文令,写下了这篇名垂古今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也称《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这篇檄文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毫无斧凿之痕,富有强大的感染力。天下志士无不被这篇檄文所感动,人们奔走相告,热血沸腾,大大增强了起义军的声势。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时,神情甚为怃然。当她知道檄文是骆宾王所写时,叹息道“这样的人才却没有得到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
”她对檄文中的谩骂置之一笑,对骆宾王的文采大加赞赏。此次兵变很快就被平息,徐敬业兵败身亡,骆宾王也随之下落不明。公元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自封为“大周金轮圣神皇帝”,甚至命庐陵王李显改姓武,将李唐王朝变成武周王朝,成为一代女皇。武则天虽然在政治上取得胜利,但她无法彻底消除《讨武氏檄》在全国的影响。
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后,人们对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更加赞颂备至,认为“唐之中兴,兴于一檄可也”。
标签: 骆宾王讨武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