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古城记 (一)东湖

非凡网 68 0

  我走过的古城也有不少,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古城、宁远古城、临海古城、山海关、嘉峪关,这些古城古关城中,除临海古城外,其他都有记,为不厚此薄彼,亦补一记。

  临海古城,我去过两次,第一次与胡炎诸前同事一起,游了东湖,登了古城墙。

  东湖不大,总面积280亩,因在临海古城东侧而名,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舶船屯兵之所。景区分为湖东、湖心、后湖三块。湖东景区由伊水山庄、荣兴堂、临海历史博物馆、东湖碑林组成;湖心景区由湖心亭、半勾亭、骆临海祠、樵云阁、逢源亭、樵夫祠遗址组成;后湖景区由琪水园、小鉴湖、海礁苑组成。步入东湖,我第一感觉就是幽,湖水倒影亭台楼阁,长桥小桥曲桥,柳岸青山,夹竹桃沿岸相映,俞曲园称东湖为小西湖,他说“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俞曲园住西湖孤山俞楼,楼为学生所赠,章太炎、吴昌硕是其弟子,其时尚未有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在他去世前两年始创。他于此讲学三十多年,开门即见西湖,对湖光山色最有体会。

  东湖的建筑最有名的是东湖双亭——湖心亭与半勾亭,两亭照片入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湖心亭,清康熙年间由台州知府鲍复泰所建,木结构、四面悬水、三层三檐八面、高瓴流瓦,飞阁流丹,木柱承重全亭,构造精巧,气度宏伟。俞曲园题湖心亭联:“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半勾亭在湖心亭东北,跨桥为亭,同治年间由台州知府刘璈所建。亭在横堤和湖心亭之间,九曲石桥相连。亭名化自白乐天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石柱亭联“月点波心,静观自得;风送香气,小住为佳”“半成造化丹青手;勾起烟波浩荡情”出自刘璈手书。半勾亭之妙,妙在亭斜斜勾出九曲石桥,湖底六根石柱托起,婷婷立于湖中,“半勾”之名既形象,亦应景,更撩人勾心。两亭有桥相连,一高一低,一个简约,一个精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游人乐坐而忘归。

  东湖除两亭外,还有两祠——骆临海祠、樵夫祠,骆临海祠新建,三层阁楼,气势非凡,樵夫祠仅存遗址。骆临海祠既骆宾王祠,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唐初四杰,四杰中骆宾王年最长,也最具传奇。他的最传奇之处,是他的出场和收尾,他的出场,七岁时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而他的收尾更有名,那就是被誉为千古一檄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在此前,就在临海做县丞,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而他在此前官曾做到待御史,因反对武则天被下了大狱,蹲了一年牢,在牢中还不安分,写了著名的《在咏狱蝉》诗并序。古人以官名为号的,大都多取官大的,而骆宾王反倒以官小的,如杜甫称“杜工部”,虽然他的这个官是个虚衔。骆宾王在待御史之前,还做过武功主薄、长安主薄,待御史是正六品,远在县丞之上,武功主薄、长安主薄亦不低于临海县丞,不知后人为何偏以骆临海称之。骆宾王于临海县丞任上作有《久客临海有怀》:“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估计他在临海呆的时间还不短。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后,关于他的结局,《旧唐书》、《新唐书》记载都不同,旧唐书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资治通鉴》则采用旧唐书的说法,而野史民间传说就更多了。

  旧樵夫祠是为一位不知姓名的樵夫所建,樵夫卖柴度日,柴不二价,卖完即走,不问世事,闻靖难之变,投湖自尽。这位椎夫骨子里很像方孝孺,有鲁迅先生说的“台州式的硬气”,而且“颇有点迂”,这种硬气、迂与骆宾王是一脉相承的,台州人喜欢与敬重这种硬气、这种迂,所以才会为这两人,一文一樵,一个名闻天下的名士,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樵夫,立祠纪念,也许台州人自己的骨子里就有这种硬气、这种迂。方孝孺是海宁人,世称“缑城先生”,海宁又称缑城,旧属台州府。两百多年后的明末,大儒黄宗羲到东湖拜谒东湖樵夫祠,并作:“东湖樵者之神位,下拜寒梅花影边。姓氏官名当世艳,一无凭据足千年。”《东湖樵者祠》一诗。

  我们遍游东湖,流连于亭台楼阁,徘徊于假山花园碑林小桥,路过樵云阁时,登阁眺望。樵云阁是东湖最高最宏伟的建筑,阁楼四层,古朴大气,构造精巧,眺望东湖,湖山胜境,俱入胸怀。阁有常治国《题临海市东湖樵云阁》长联,观联语如尽览一方山川胜迹,古今人文,先贤往事,今朝风采。

标签: 骆宾王在狱咏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