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武则天在搞酷吏政治的时候,周边的少数民族没少折腾。
武则天自高宗后期擅政以来,对内剪除异已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连年出征,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军费上升,征调日加。
唐朝攻灭东突厥已经半个世纪之久,东突厥故地平稳如旧,但是唐高宗开边日久,武则天也是征调频繁,突厥的贵族们就怀念起了往日的荣光了。在682年,唐高宗病逝前一年,实际也是武则天在主政,吐屯啜骨咄禄(名字很难念)纠集700人众,举兵反唐。
在骨哚禄立国的前几年,武则天忙于平定徐敬业复唐起兵,只能眼睁睁看着骨哚禄四处劫掠围城扩大后突厥的地盘,武则天之后更是为从儿子手里夺权大杀边将、重臣。更是在686年,为显示其" 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主动放弃了安息四镇。吐蕃经过2年试探,发现唐朝真的没反应,就立刻出兵,占领了安息四镇。过了3年,唐朝又调集大军西征,打败了吐蕃,重新收复了安息四镇。
后突厥立国时,很艰难,南边是庞然大物的唐(武周)王朝,周边有契丹、突骑施、铁勒诸部、黠戛斯、骨利干等部族,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此时武则天派兵来剿,轻而易举,然而武则天对北边发生的事情反应太慢,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酷吏政治,剪除异己上,导致北方的后突厥反叛势力猖獗,《狄仁杰》里有这一段的描写,不过电视剧里把后突厥描写的太弱了,实际上在后突厥第二任可汗默掇时,他们带大军穿越了唐朝的安西四镇,出兵击斩了突骑施的可汗,并抢劫了附近的康里,意图重新在西突厥故地立威。幸好此时,安西军将之击退,不然东西突厥再次合并,势力将强大到难以制。即使如此,在默掇后期,后突厥已有骑兵40万人。武则天贻误战机,养痈为患。
在东北,则是契丹人的孙万荣、李尽忠看到武则天在国内施政,政局不稳,恰遇天灾,趁机起兵反唐,攻陷了营州,短短10日之内,征兵数万。武则天很生气,派兵去打,结果三次,都是无功而返,损兵折将。武则天脸面上挂不住,不停从内地调兵去打,最后一次征发20万士兵。孙万荣被唐王朝这种不计成本的打法打败了,耗不过武则天,最后孙万荣走投无路,被部下杀死,这才了了这件事。
但这期间,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都发生在边境,武周实力依然强大,各个少数民族只是想打打武周的秋风,没有想过取而代之。武则天时期,虽然大搞酷吏政治,但是普通的发展生产、提拔寒门士子的政绩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已经建立了稳固的自己的班底。唐王朝的势力已经没有扳动武周天下的能力了,武则天因为毕竟还是李唐的儿媳妇,最后决定把天下还给李唐。
武则天外战虽然缺乏战绩,但是内政方面,成绩斐然,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因此武周国内除了徐敬业的叛乱之外,一直都很稳定。
当然,暗流一直在涌动,这也有赖于武则天的特务政治,往往将叛乱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本来,没有民众基础的叛乱,只能属于政变。武则天对政坛的掌控程度,加上狄仁杰的神探无敌,政变基本没有成功的。
标签: 骆宾王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