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最后并没有走向武则天一个阵营的,或战死、逃亡或遁入空门。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同七岁,我们在背他写的《咏鹅》,他已经被冠以“神童”的称号了。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公元684年。当时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有登基称帝的野心。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当时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有登基称帝的野心。这时候身处扬州的徐敬业准备起兵讨伐武则天,当时骆宾王在徐敬业手下做幕下,任文艺,撰写军中书檄,此文即作于此时。
要说文采那是没得说,就连武则天看了也夸好。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则天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但无奈,最终徐敬业兵败被镇压下去了。骆宾王也不知所终,或是战死、逃亡、或遁入空门。
标签: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