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显然作者是通过歌颂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喻己。来表达一种寄托:辨明无辜、昭雪沉冤。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是非常典型的触景生情。将蝉声与愁思对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西陆指秋天,南冠则指囚犯。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隔句相乘,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玄鬓称蝉。《白头吟》则相传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劝他回心转意的诗篇“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骆宾王巧借“白头吟”用来一语双关,加深了原意。首联写听觉,由蝉及人,闻蝉声而动客思;这一联写视觉,由己及蝉,观玄鬓而自悲伤。蝉是玄鬓,我却白头;我身陷囹圄,它来往自由;它倚树高唱,我独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鬓,我过去也曾拥有,别看我现在白发满头!它如今的吟唱,我过去也曾练就,别看现在用铁锁锁紧了我的歌喉!蝉啊,你就是我的从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时能脱去囚服像你一样蜕皮羽化,获取自由?这两句诗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叹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诗人字字咏蝉,字字借蝉自况。“露重”、“风多”言政治环境险恶;“飞难进”言仕途上难以进取;“响易沉”言声音难以发出。在选取意象方面十分精当。“露重”、“风多”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物象转换为了意象。我们可以对比虞世南的一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因为诗人的情感颇为深沉,所以结尾时仍然力有余劲。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堪比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世评价为“龙吟”。回顾这首诗,我们看到了初唐四杰那种真实,健康的感情:前人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他们也注入人生热情,表现出自我的个性。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构成了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骆宾王少年得志,是一个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但在政治斗争中怀才不遇。这首诗中已不复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被压抑着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期待。
标签: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