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

非凡网 42 0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1张图片-非凡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我最喜欢的边塞诗。诗中有画,有甘甜可口的葡萄酒,用夜光杯盛起来喝才最有味,歌伎们演奏起琵琶以助酒兴,战士们热血沸腾,马上就要奔赴战场,然而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自古以后征战沙场的兵士又多少回来的呢?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2张图片-非凡网

  突然间我想起了1941年苏联的大阅兵,那是德军兵锋直指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为了鼓舞苏联军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在战争时候红场阅兵,经过红场的部队直接开赴到战场与德军战斗,出现在镜头中的一张张面孔在1945年胜利的时候基本没有在出现过。古来征战几人回,我回味着王翰的这句诗,不禁动容。

  由于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性与中原民族不同,所以两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草原民族自小骑马,基本人人擅长骑射,中原民族是农耕民族,所以整体而言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是打不过草原民族的,但事情总有例外。在汉朝和唐朝我们都取得了对草原民族的巨大胜利,因此强汉盛唐使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回忆。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3张图片-非凡网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4张图片-非凡网

  “秦时明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属于盛唐的壮阔,以汉喻唐,飞将军,李广也。那是令匈奴谈虎色变的狠角色。高适在《燕歌行》中也提到李广:“君不见古来征战地,至今尤忆李将军。”

  边塞地区每逢冬季那是非常寒冷的,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就开始下雪了,够邪乎吧!“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们的弓弦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甲衣冻得很硬穿不上,有多冷,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兵士们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作战的。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5张图片-非凡网

  边塞地区沙漠戈壁长空万里是另一番景色。王维《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太有画面感了,不愧是诗佛!大漠是迷人的,我还记得我大学同学高明说过:我要回家(他家是陕北榆林的),我听见了毛乌素的呼唤(毛乌素沙漠,在陕北地区)。那一刻他的头脑中一定有黄沙万里的画面,可惜我没见过沙漠。

  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是正义的一方亦或是邪乎的一方,最终的胜利获得一定是付出巨大的牺牲。前苏联元帅朱可夫说得好: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晚唐诗人唐松说过:“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得太精准了,这就是战争,所以在边塞诗中还写了许多战士思乡,妻子在家翘首以待等悲苦情绪。李白以浪漫诗人为居,也写过:戍客望边邑,思乡多苦颜。高适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6张图片-非凡网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7张图片-非凡网

  我喜欢边塞诗,不是喜欢歌颂战争,而是喜欢边塞诗中那种辽阔广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碧空绿地,那是怎样的美!如果扬鞭策马,在草原奔腾又是何等畅快!

  我不喜欢战争,但是诗人笔下兵士保家卫国一往无前的精神我非常感动,刚好我今天刚刚背诵的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简直帅到飞上天,王昌龄同志不愧被称为“七绝圣手”,我把这首诗列在最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十九谈:漫谈边塞诗-第8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王昌龄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