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第一学期 写作与语言艺术 试卷(转载)[已扎口]

非凡网 24 0

  2018-2019年第一学期 写作与语言艺术 试卷

  第一大题:病句修改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修改正确的答案。每题一分,共五题。(5分):

  1、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 A )

  A.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所以现在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B.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能演奏,也无法演唱。

  C.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无乐谱,能演奏,也无法演唱。

  D. 这类音乐作品在古代只有文字记载,无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2、教室黑板上先后写着王昌龄诗《出塞》和岳飞的词《满江红》上阕。( B )

  A. 教室黑板上前后写着王昌龄的诗《出塞》和岳飞的词《满江红》上阕。

  B. 教室黑板上先后写着王昌龄诗《出塞》,以及岳飞的词《满江红》上阕。

  C. 教室黑板上先后写着岳飞的词《满江红》上阕和王昌龄诗《出塞》。

  D. 先后写着王昌龄诗《出塞》和岳飞的词《满江红》上阕,在教室黑板上。

  3、这起无偿占用职工劳动力盖私房的问题仍未获解决,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C

  A. 这起占用职工劳动力盖私房的事件未解决,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B. 这起无偿占用职工劳动力,盖私房的问题未解决,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C. 这起无偿占用职工劳动力盖私房的问题仍未获解决,责任人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D. 这起无偿占用职工劳动力盖私房的问题仍未解决,更没有受到任何行政处分。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A

  A. 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被重视呢?

  C.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为什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5、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

  A. 护林员对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大家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 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问题,对护林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第二大题:病句修改多选题。请选出修改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持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有W电X子1124档662答991案

  A. 大量的观测事实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持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掌握天气的持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C.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持续变化,最好都进行观测。

  D.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变化,最好进行观测。

  2、“秦始皇南开五岭,是他统一全国大业的一部分,而灵渠的开凿,在统一岭南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秦始皇的南开五岭,是他统一全国大业的一部分,而灵渠的开凿,在统一岭南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B. 秦始皇南开五岭,是他统一全国大业的一部分,而开凿灵渠,在统一岭南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C. 秦始皇南开五岭,是他统一全国大业的一部分,而开凿灵渠,在统一岭南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 秦始皇南开五岭,是他统一全国大业的一部分,而开凿灵渠,在统一岭南上,是有极为重要意义的。

  3、她半恼地批评我:“你真行,把人家的名字都不往心里去!”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她恼怒地批评我:“你真行,把人家的名字都不往心里去!”

  B. 她半恼地批评我:“你真行,把人家的名字都不放在心里 !”

  C. 她半恼地批评我:“你真行,连人家的名字都不往心里去!”

  D. 她半恼地呵斥我:“你真行,把人家的名字都不往心里去!”

  4、“展示杭州秀美风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拍出真情……我行我摄——打造杭州人自己的网上家园。”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 展示杭州秀美风光,秀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拍出真情……我行我摄——打造杭州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B. 展示杭州秀美风光,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拍出真情……我行我摄——打造杭州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C. 展示杭州秀美风光,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情的相机……我行我摄——设计杭州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D. 展示杭州秀美风光,牢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拍出真情……我行我摄——营造杭州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5、“小黄看问题很正确,他在小组里提出的看法或建议都得到大家的附和。”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 )

  A. 小黄看问题很正确,他在小组里提出的看法或建议都得到大家的响应。

  B. 小黄看问题很准确,他在小组里提出的看法或建议都得到大家的认同。

  C. 小黄看问题很准,他在小组里提出的看法或建议都得到大家的肯定。

  D. 小黄看问题很准,他在小组里提出的看法或建议都得到大家的赞同。

  6、“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 )

  A.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B.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后进青年,挽救和帮助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后进青年,帮助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7、“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 )

  A. 过去不是产品的质量比沿海的低,就是产品的成本比沿海的高。

  B. 过去的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C. 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低。

  D. 产品的质量过去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8、“湖南一个农民交公粮反被挨打。 ”这是一个病句,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 )

  A. 湖南一个农民交公粮反挨打。

  B. 一个湖南农民交公粮反被挨打。

  C. 一个湖南农民交公粮被挨打。

  D. 湖南一个农民交公粮反被打。

  9、主题的作用包括: ( )

  A. 文章的灵魂

  B. 文章的统帅

  C. 决定着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D. 避免结构混乱

  E. 决定材料的取舍

  10、文章结构的完整性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 )

  A. 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B. 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残缺;

  C. 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D. 各个部分要完整体现主题

  第三大题: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5分)

  1、第二章中的“情景写作法”有4个完成的步骤。

  A. 正确

  B. 错误

  2、材料是文章写作的物质基础,主题的形成、提炼与表现,都离不开材料。

  A. 正确

  B. 错误

  3、当我们要说明一种事物,要叙述一件事情、提出一个主张、抒发一番感情的时候,文章的主题也就存在了。简单地说,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以及主体情绪。

  A. 正确

  B. 错误

  4、一篇文章只能在人事的无穷关系中,切割出一个片段、一个方面,通过艺术安排使它具有独立自主的表现功能,而其他大量的与所写中心意思无关的内容则需要剔除,实际上,这些被剔除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与构思和写作无关。

  A. 正确

  B. 错误

  5、文艺写作所讲的材料真实主要指的是艺术真实、本质真实,无需注意细节真实。

  A. 正确

  B. 错误

  第四大题: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0分

  1、列举教材中谈到的写作活动中存在的主客观限制?

  2、简述观察体验的方法。

  第五大题: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0分)

  1、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写作情况,谈谈搜集材料的主要方法,同时讨论互联网时代搜集材料有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利弊得失。

  2、你如何理解“主题鲜明”?请谈谈“主题鲜明”的要求在不同文体中是如何表现的?

  第六大题:作文题40分

  请阅读以下文字材料后,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或者中国文化中的“侠”在当代社会的呈现以及意义。文体不限(诗歌、话剧剧本除外),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题目请自拟。不要抄袭网上的成文,贵在真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201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家 对查良镛(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10月30日下午,香港著名作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副 查良镛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查良镛先生逝世后,李克强、韩正、孙春兰、黄坤明、朱镕基、温家宝、张德江、李岚清、刘延东、李源潮、王汉斌、廖晖等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来源:中央驻港联络办

标签: 王昌龄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