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要内容。汉魏六朝时已出现一些边塞诗,到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使边塞诗歌予以发展。到盛唐时期,唐代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对外战争频繁,这样,以边关战事为主题的边关生活便成了盛唐诗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唐朝时很多诗人弃笔从戎,他们一方面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所鼓舞,另一方面也为立功边关以获取功名的仕途道路所吸引,或奔赴边塞,或心向边关。再加上一些边帅能武能文,延揽文学之士,使文人学士得以依附,边塞的新天地拓展了诗人们的眼界,丰富了诗人的创作题材,促使诗风发生重大变化。
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得以全面成熟。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尤以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其他的代表人物如王之涣、王昌龄、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都较为出名。这些诗人大多体验过边塞生活,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
他们在作品里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夫思妇的离愁哀绪。他们对战争的态度不一,有歌颂和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风格雄伟奔放、悲壮苍凉,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
杰出作品有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出塞》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
标签: 王昌龄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