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也是人——诗人李颀

非凡网 35 0

  李颀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与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等来往颇多。他最出名的诗句莫过《古从军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就背过这首诗。李颀是开元二十三年的进士,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李颀生性淡薄厌世,不慕名利,尤其喜欢修道,服食丹药。约在天宝末去世。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不管是一个国家侵略了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侵略了一个民族,战争都是人类野蛮的行径。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古代,只有边塞沙场庞大的气势,战争不断胜利的消息,才能带给长安稳定与繁荣,唐朝的首都才能歌舞升平。李颀的诗《古意》有千里之势,描述了自小生在幽燕一带的男儿,他们打赌在马蹄下,从来把七尺身躯看的很轻,所以一上阵就奋勇杀敌,敌人不敢上前,大丈夫张扬跋扈。他望向天边的云,思乡的情感又把男儿牵住,不立得战功怎好报效朝廷。“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虽然是在大漠,也有小女的羌笛之声令征人听之而泣,悲从中来。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战争,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敌人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否背离了人性?一个不把敌人当人的民族,是否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唐朝诗人李颀的诗中写到“胡儿眼泪双双落”,写出了胡人战败而悲凉的流下眼泪。“胡雁哀鸣夜夜飞”,又写出了边塞无时无刻不停顿的战争,把大漠和沙场联系在一起。全诗记录了战争之苦,而帝王好大喜功,连年的征战,只换得葡萄归种中原。

  由此我想到了抗日战争,我从多方面了解到,起初日军攻占东三省,立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仅仅是因为想和中国人一起,在这片陆地上生活下去。这个理由是可以商榷的。然而究竟是把敌人变成人,还是把人变成敌人,放大了“民族”和“国家”,却独独缺失了人性和道义。之后日军到各地大量屠杀中国人,已经堕入魔道,成为魔鬼。会不会有一天“大和民族”,为他们的罪行忏悔?罪孽之深,我们要给别人的忏悔留出时间,十年不多,也许是一生。这就要看我们的善行能走多远,我们要给敌人留一条生路,就是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忏悔。等待这一天。

标签: 从军行 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