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3684)·《从军行》
《从军行》,现代新诗集。臧克家著。上海汉口生活书店1938年6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烙印>(3680)》。
《从军行》收诗十四首。五年转战,扩大了诗人的生活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他看到了“前线上战士壮烈的牺牲;沦陷了的土地上同胞的被惨杀的血迹;流亡道路上难民的眼泪;遍地民众为保卫家乡而作的血战;青年男女为国忘身的伟大精神”,也看到了“汉奸的无耻,颓废者的荒唐与堕落”(臧克家《〈从军行〉自序》)。这些生活内容在他的诗中留下了浓淡不同的剪影。在《我们要抗战》里,他以鲜明的爱憎,鞭挞了日寇的侵略罪行,歌颂了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坚强决心。在《武汉,我重新见到你》里,他指斥那些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败类和庸人,号召同胞们继承大革命的传统,抖擞精神“给祖国再造一个新生。”在《大别山》里,他描绘了山里人民拿起土枪柴刀奋起保卫自己家乡的壮丽图景。在《桐柏山在迎望着》里,他更以短促急骤的诗行,描摹出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在诗人笔下,我们的中华,变成了一只燃烧着的凤凰,随着急骤有力的鼓点在喷吐着生命的光华和不可阻挡的气势。这些抗战诗章,不愧是我们蒙垢被羞的民族振奋精神、砥砺正气的鼓角。
抗战前五年,臧克家基本上是在国民党军队里度过的,因而他的不少诗篇着重反映的是这方面的生活内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淫掠,亡国灭种的严重民族危机,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群众抗日怒潮的掀起,深深地刺激和教育着国民党军队中一些爱国将士。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使父老兄弟免遭蹂躏,曾奋起与民族敌人鏖战,不少人流尽鲜血,效命疆场。这种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臧克家的《古树的花朵》、《诗颂张自忠》等,正是对以范筑先、张自忠为代表的爱国抗日将士的礼赞和歌颂。这些诗歌,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视野还不够开阔,未能反映出抗日战争的全貌,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有时分寸感也不无可议之处,但其基本倾向是好的,对于理解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对于广泛地激发民族尊严感和爱国责任心,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臧克家的抗战诗,是在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中诞生的,因此,大多来不及从容构思、精心推敲,往往带有急就章的特点,艺术上显得比较粗疏。同早期抒情诗相比,那种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耐读”的风味,是显得淡薄了。不过诗中的火样的激情,乐观的情绪,明朗的格调,以及语言的简短畅达,节奏的短促有力,都显示了诗人思想和艺术上的不断探求和开拓。这些诗作所描绘的时代踪影,所留下的诗人前进的足迹,在抗战诗苑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评:青年男女为国家,忘身奋战血如花。祖国沦陷土地上,无数同胞被惨杀。
无耻汉奸颓废者,荒唐堕落忘国家。抖擞精神再奋起,民族怒火放光华。
标签: 从军行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