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

非凡网 55 0

  (笔者为 广西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

  中秋,又名仲秋,意思就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之中旬,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正值天凉未寒,秋高气爽,秋粮作物收获时节,又值月圆当空之夜。周朝就有“秋报”祭祀等活动,是一种隆重庄严地仪式。岁月变迁,至晋代士大夫社会风气变化,中秋作为祭祀的色彩淡化,赏月拜月风气滋长,到了唐代赏月夜宴畅饮开始流行,唐诗中常有咏月诗句,尤其是中秋佳节之时,更是凸显文人气质的咏月诗盛行之时。或浅白如“床前明月光”,或忘情于“对影成三人”。边塞诗人更将秋月之清辉与大漠之苍凉共比对。 最令我推崇就是

  王昌龄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首句回味深长,秦汉两字时空交叠,尽显怀古之意蕴。仿佛置身时光通道上溯秦汉,可缅怀昔日之荣光。明月朗照,月下边关,惨白如霜。尽显沧桑悲壮和世事无常。此景此情,自然引发了“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感叹。秦汉以来连年征战未停歇,每一次战事,一批批军人戍守边关,征程万里,多少累累白骨埋没在荒野,马革裹尸都成了奢望。征人未还,可亲人思量。有白发皓首盼儿回,有携子望夫成绝唱。边关战事牵人心,盼封家书抵万金。而今空对冷月边关,征人游魂仍梦返故乡。

  龙城为汉代名将卫青,率精兵长途奔袭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首七百,凯旋而归,建功封侯。飞将军李广,百步穿杨,箭无虚发。令匈奴闻风丧胆。

  倘若攻袭龙城的将军尚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正因有了不畏强敌的能人名将,才会让外夷惧怕。不敢毫无顾忌地侵我国境,放马于阴山之南。令强敌胆寒,过阴山未尝不哭。正因为有了国之脊梁,才能活出尊严,展现铮铮铁骨。放眼外寇横行,假使有龙城飞将之强将,定会振臂一呼: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白此间道理:第二首不必解释,自然明了: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第1张图片-非凡网

【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第2张图片-非凡网

【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第3张图片-非凡网

【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第4张图片-非凡网

【中秋佳节说咏月诗】品鉴唐代咏月诗之出塞-第5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出塞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