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倍受历代诗家推崇,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甚至推其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意境雄浑深远,耐人寻味。
诗题“出塞”,即出关,就是到边境去戍守关城要塞。在唐诗中,一般用来表示出征,而“入塞”则表示凯旋归来。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曾引起过许多争议,大致是说“秦时的明月何以照汉时的关阙”?其实,诗人这里是用了“互文同义”的方法,“秦汉”两字是活用,都代表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古”,并不是要把明月和关分属于两个朝代。这句的意义只是说:这里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关城,都任然和秦汉时代一样。卢纶的《送张郎中还蜀歌》有“秦家御史汉家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主人下马客在船”的句子,如果只按字面排列去死解,它们都讲不通。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是说,在这个从古至今景色不变的关塞中,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没有回来。于是,诗人就想:为什么要那么多人远出国境去征伐胡人呢?如果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飞将军,就能够坚守边防,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来侵犯中原,这不是可以使许多兵士免于死亡吗?这是三、四句要表达的意思,“但使”和“不教”含蓄地表达了“反对征战,期盼良将”的主题;“龙城”是汉代匈奴的都城,但匈奴是游牧民族,并没有固定的都城,所谓的都城,只是指匈奴各部的首领所在地或军事主力所在而已。“飞将”是汉代名将李广,但据史实考证,李广与龙城无关,直捣龙城的是大将军卫青。所以,诗人这里将两个典故合用而来“龙城飞将”,并不是实指某座城池某位大将,而是喻指那些能够打败敌人的好将领。
综观全诗:首句写景,勾勒出一派明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次句叙事,极言距离之远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之深;“秦汉”、“万里”,时空交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和战事的频繁,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三、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期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使”、“不教”,含蓄委婉,将厌恶战争、同情百姓、不满朝廷等诸多情绪尽蕴其中,加深了诗歌的蕴藉。“巧妙互文,灵活用典,精妙炼字”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王昌龄还有“诗家天子”之称,一曲《出塞》便是最好的证明……
标签: 出塞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