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宋朝宰相制度。一正二副。
一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即正相
俩参知政事,即副相。
我找到的资料是,王安石罢相后,韩绛为正,吕惠卿为副。
韩绛(一○二一~一○八八),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火理评事。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自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佑中,历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为三司使。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
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罢知邓州,徙许州、大名府。
年元丰元年(一○七八),知定州。六年,知河南府。熙宁七年拜相。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佑二年(一○八七),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司空康国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泉州晋江人,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在变法中分十分活 跃,富有建树。
吕惠卿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并兼经筵馆阁、制置三司条例的检详文字、司农寺、国子监、军器监的主管官员。还任过知谏院、知制 诰、翰林学士和宰相府具体办事的都检正,后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手机上我说不清楚建议你上网查找
标签: 王安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