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拾零:王安石与苏轼(3)
苏轼成为诗、词、文大家,固然在于他才华横溢,但更重要的是其文艺观的“道艺”并重,也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苏轼反对“浮巧轻媚”的西昆体,反对迂腐怪癖的文风。这种反对雕琢和强求,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生动体现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文道合一,对于文学创作无疑意义重大。
苏轼多才多艺,集诗、文、词、书、画于一身,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涉猎他在这五方面的作品,具有美学意义上的享受,特别是读读他的诗、词、文,受益犹大。
先说说散文创作,用“气势磅礴,奔放雄辩,明晰透辟,挥洒自如”来形容,苏轼当之无愧。所以有跨时代的“韩、柳、欧、苏”四大家并称之谓。
苏轼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读史议政和叙事纪游,总计有60卷之多。读史议政方面的,包括奏议、进议之文,以及读史论史之文,不仅所议、所论切中时弊、观点独特,且文采飞扬,十分耐读。像名篇《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言之有物,说的头头是道;《六国论》,也是充满雄辩气势。叙事纪游方面的,有介乎诗文之间的《赤壁赋》,精彩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之壮。还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凌虚台记》等等,短小流畅,别具一格。
苏轼的小品文章,诸如书信、题跋、随笔、杂录之类的文字,写得短小精悍,很有情致。
有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只有85个字,读来如临其境。此文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关于苏轼的散文选集,多有出版,不妨一阅。
2018-10-3
标签: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