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州》 (巴翁)
王安石船抵钟山,颇多慨叹。为抒怀此时此际之真情实感,嘱咐船家泊岸瓜州,一个人细细领略其间。
瓜州,原与长江南岸的京口(现在镇江)遥遥相对,时下正逢三月桃花,观对岸好一派春意盎然。远眺良久,王安石不禁诗兴大发,略一思量、旋即吟诗一首: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旁的船家很是识趣,立即从旁鼓掌:“喔呀、呀、呀……、官人作得好诗!好诗!”
王安石甚是惊讶,忙忙回头请教:“敢问船家老哥,你……、你也晓的试文么……?”
船家面红耳赤,惟有含混作答:“不敢、不敢,咱只会的掌舵摇桨。”
“那……,何以言其诗‘好’呢?”
“瞧那春风,不是已经过、过、过江南了么。”
那倒也是。不过,王安石却皱起额头心下暗道:“过”、“过”、“过”,过之终究要去之!怎的才使春色永远呢?
于是他将“过”字改为“入”字,“入”也、来也,感觉上甚是贴切。哈哈哈哈……!王安石开怀大笑:既然“入”之来,咱就留你别走,长在此间好了。
可是稍顷,他又嘀咕起来:“入”焉?“出”焉?岂是咱凡人所能左右得了的!再说了,即便是留住了春色,究竟又留得多久?到底是浓郁、还是清淡呢?
几经思量,忽然,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映现脑际。王安石顿时开窍:“妙呀妙呀……!‘绿’遍江南,‘绿’遍大地才好呢。”
于是他把“入”字又改为“绿”字。使得原本为形容词的“绿”,在这里用作了动词。
经此一改,不但将南岸景象尽皆变“绿”,而且还浓妆艳抹“春”色无限。全诗意境也因此开阔多了:不但将浓浓春意展示得淋漓尽致,瞧那垂柳飘丝、瞧那芳草如茵、简直就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满园春图呢。尤其这“绿”字既富色彩又富情态,突出展示了浓郁春色的形象和质量,使得该诗意境更加非凡。
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欲表达的似乎远不止此,他还想告诉大家:是啊,虽然年复一年的四时变换,毕竟春去春归春还要还。惟有记忆中的家乡——江南,却永远在我心中,永远都是一遍春意盎然。曾经离别的我啊,距离家乡仅仅只隔“几重山”了,很快就能与家乡的亲人见面团聚了。好啊……,我又可以悠闲自在地生活,又可以尽情享受江南的恬静了啊。
王安石几经推敲,最后,终于将那“绿”字定格下来。高兴之余,他回头招呼船家过来,将先前诗句重新吟颂: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果然,不待王安石诗韵飘散,船家又是满口的道好称赞。但是,他这次也多了个心眼:生怕客官再有质疑。于是赶紧殷勤地道:“客官人好、心好、诗文特别好,我这里亦有很好的长江肥鱼、陈年佳酿呢。”
“哈哈哈哈……!那就有劳船家,快将你那‘肥鱼’、‘佳酿’通通的端上来罢!”
“好的!好的!就上!就上!”
船家喜滋滋一声吆喝,但是,人却在原地纹丝不动。
王安石自然明白,立即慷慨大方:“至于这船资么……,咱加倍的给,加倍的给。哈哈……!”
06·3·11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巴方夜潭
标签: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