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初、始之意,元旦即是一年初始的日子,一年的第一天。元旦,《书•舜典》又称元日,后来还有元正、元辰、元春、元朔、三元等名称。南朝萧子云《介雅》诗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旦现在指公历1月1日。不过,1911年之前的中国,元旦指的是现在的春节,夏历(农历、阴历)的新年,大年初一,正月初一。而且,中国历法多变,旧时元旦的月日,曾有多次反复,并不总是夏历的新年。据考证,元旦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提议恢复夏历,落下闳、邓平等制订太初历,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辛亥革命。所以,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要再等一个多月,才能“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11年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为顺农时而行夏正,便统计而从西历,决定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西历(公历,阳历)1月1日为新年。不过,当时并未明确规定公历新年称“元旦”,且仍采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元旦”,至此元旦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现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以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元旦。
公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大帝把这一天规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并以古罗马门神Janus命名一月,这也是英语一月January的由来。到了距今1475年前(后来的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推算出,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的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相当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元的起点,7年后(532年)教会决定采用这种纪年法。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公历纪年法后来逐渐为国际通用。只是,耶稣的诞生不在1月1日,而是12月25日,圣诞远比元旦隆重热闹。
尽管春节仍然是国人每年欢乐的高潮,但新中国建立后,元旦、五四、国庆等政治性节日的重要性日益显现。60年来,政治经济生活曾经不正常,如5年一届的党代会,七大、八大到1969年九大,都相隔十多年。1949年以来,连《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都曾经缺了几年,但每年1月1日发表元旦社论的传统从未中断。
从元旦社论的标题,即可窥见时代的特色。如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1956年“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1967年“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9年“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7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9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2005年“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当然,如果这一年不便言说,元旦社论的标题就简化为“新年献词”或“元旦献词”,如痛定思痛的1962年和动荡的1973年、1974年和1975年。
据日本国立横滨大学村田忠禧教授研究(插一句,日本人无论是器物还是情报,活儿都干得很精致),1949~2002年这54年间,排在元旦社论前10位的高频词汇分别是:人民,革命,社会主义,阶级,建设,发展,经济,中国,工作,生产。这些词汇又可分为两类:政治性的人民、革命、社会主义、阶级和中国,经济性的建设、发展、经济、工作和生产。分析这些流行词,就可以大致了解中国社会的特征和走向。换言之,抓革命、搞生产一直是中国的两大主题。
元旦社论虽然不是党和国家的文件,但报纸毕竟还是党和国家的喉舌,都要经过最高部门的审议通过。事实上,1949年元旦社论由毛泽东执笔,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文化大革命爆发第二年,1967年元旦社论由毛泽东审查确定。1951年、1953年和 1958年的元旦社论由胡乔木执笔,收入《胡乔木文集》第1卷。有兴趣的,不妨看看特定年代的社论,如1949年、1970年、1979年元旦社论就是妙文、雄文。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虽然还对国家发挥着全面重大影响,但社会生活的世俗化、私人化、多样化毕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主题、字数和每年社论的篇数也可以略见一斑。元旦社论字数平均约3000宇,其中字数最多的 1967年为8381字,最少的1982年为995字。而且,元旦社论的字数有趋于介绍的势头,近10年一般在2000字以内。
从《人民日报》每年发表的社论看,1949~2001年年均131篇,每篇社论平均1791字。其中1949~1966年年均258篇,1967~1978年年均68篇, 1979~2001年年均64篇。特别是l955~1960年,年均高达390篇,人们每天至少要学习一篇《人民日报》社论。1978~1983年是另一个小高峰,年均132篇。1998年以后,每年降低到30篇左右。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再过两天,2010年就到了。明年的元旦社论主题是什么?“走向更加民主开放和谐的明天”?!
标签: 王安石的《元旦》